摘要:近年來,為緩解市內交通擁堵,方便人們駕車后換乘地鐵,北京市已經建成了約40個P+R(駐車換乘)停車場。然而,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P+R停車場供不應求,尤其是安河橋北和通州北苑的停車場,上班日早晨8點后就“一位難求”,而周圍無資質、缺管理的停車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車被劃、砸玻璃丟東西等問題也凸顯。正規換乘停車場不夠用,黑車場又無法
近年來,為緩解市內交通擁堵,方便人們駕車后換乘地鐵,北京市已經建成了約40個P+R(駐車換乘)停車場。然而,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P+R停車場供不應求,尤其是安河橋北和通州北苑的停車場,上班日早晨8點后就“一位難求”,而周圍無資質、缺管理的停車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車被劃、砸玻璃丟東西等問題也凸顯。正規換乘停車場不夠用,黑車場又無法變身正規軍,“換乘族”該何去何從?
9點以后來等車位要40多分鐘
近日,記者對多個P+R停車場進行了調查,發現在安河橋北和天通苑北這兩個北部地鐵始發站,P+R停車場的飽和問題較為嚴重。
天通苑北的P+R停車場位于地鐵5號線入口南側,可以容納436輛車,然而在P+R停車場外,還有一片更大的免費停車區,可以容納800多輛車。上午8點左右,北青報記者在P+R停車場內發現,目及之處已經很難看到空位,外面的免費停車區內則更是沒有空的停車位。
P+R停車場收費員李女士說,剛過完年的那段時間停車位還比較充裕,8點多還有80多個停車位。“如果是正常工作日,已經要開始排隊了,從6點半車開始增多,基本到7點半就要滿了。8點多稍微等一會兒,那些夜間停的車能走幾輛,你要是9點以后再來,那可說不準了,排個40分鐘也很正常。”
在地鐵安河橋北站外,目前建有4個P+R停車場,分布在4個出口周圍。除C出口停車場很小只能停放大約50輛車外,其余3個停車場面積均比較大,4個P+R停車場共計可停放750余輛車。
記者看到,7點半左右,P+R停車場尚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余位。地鐵A口外停車場的收費員宋師傅說,剛過完年沒多久,所以最近幾天車位停滿的時間推遲了很多,“如果是以前這個點兒絕對爆滿了,不過這幾天到了8點,車位也不好找。”
天通苑北的P+R停車場管理員李女士告訴記者,春節過后,停車場又恢復了正常狀態——早晨8點半不到就滿員,9點多需要排隊等候進入。
在北京,提供P+R停車場管理運營服務的主要是兩家公司,分別是京投公司和北京公聯交通樞紐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聯樞紐公司”)。這兩家公司2012年12月在政府招標中中標,享受政府補貼,即政府對每個車位一天補貼6.89元,有公交地鐵消費記錄的車主一天只需支付2元停車費。
根據京投公司對所管理的14個停車場的監測,安河橋北站、西二旗站、新宮站、長陽站周邊停車量大,目前P+R車場的停車位尚不能滿足周邊居民的停車需求。根據公聯樞紐公司2013年對天通苑北和通州北苑兩個P+R停車場狀況和一卡通使用的統計,每個工作日早高峰8點前基本達到飽和,隨后采用出車再放車形式,周轉率超過1.1,有相對固定的駐車換乘人群。
周邊停車場叢生缺乏管理隱患多
缺管理引來偷竊和擁堵
在安河橋北,不少使用P+R停車場的車主表示,外面的停車場雖然劃了車位,現在也不收錢,但是無人看管,安全成問題,經常發生免費停車場里的車被砸、被偷的事情。然而,有時因為在P+R停車場排不上號,或者不愿意等待,他們不得不把車子停在免費停車場。另外,有大量私家車主干脆圖便宜,直接把車停在無人管理的免費停車場。
“前幾天剛聽說有人晚上回來取車,發現車胎那里有塊磚頭,也沒注意,等到要發動的時候才感覺車動不了了,原來是車胎被偷了。”P+R停車場的收費員李女士說。
2007年,地鐵5號線開通,一年后李女士便來到了天通苑北P+R停車場工作。作為5號線的起始站,天通苑北的乘客不僅是附近小區的居民,還有住在小湯山、昌平一帶的市民,他們都是P+R停車場的主要用戶。從李女士剛開始工作時,這個停車場就已經“車滿為患”,逐漸人們開始把車亂停在周邊的空地。
李女士說,大概在一兩年前,有人把這一大片空地整頓出來,設置了停車位,說要收錢也一直沒收,車子停在那兒也沒人管。“免費車位比我們這里滿得更早,五六點就陸續有人來停車,就是圖便宜,而且還有很多車徹夜停在那邊。”李女士說。在天通苑北地鐵站外維持治安的工作人員則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免費停車場里,除了私家車外,還有不少掛牌出售的二手車,以及準備拉客的黑車。
記者看到,由于免費停車場疏于管理,一些黑車亂停亂放,在路邊排起了長隊,使停車場里的車輛出入困難。“這些黑車在這兒堵路,常年交通擁堵。”一位附近居民說。
無資質停車費去向成謎
在安河橋北的P+R停車場附近,則有幾家“黑停車場”,這些停車場沒有任何標識,只是用鐵皮圍擋隔離,用紅漆噴著“院內停車,伍元一天”幾個字,院內是一片經過簡單平整的土地,沒有任何規范的停車位劃分。北青報記者在交通委網站上也沒有看到這塊土地有停車場備案。
早上8點半,安河橋北P+R停車場所剩車位已經不多,不少車主開始將車開進了“黑停車場”,相對于P+R停車場憑公交卡使用記錄一天收費2元的停車費,這里的停車費用是一天5元,而這家停車場未經備案,停車費收入去向成謎。另外,還有一些車主直接將車停到了路邊,記者看到隨意停在路邊的車已經有數百米。
“黑停車場”轉正難
很多使用P+R停車場的居民都不解,既然P+R停車場周邊仍有許多空地,為什么不把這些地方一并規劃為P+R停車場,加強管理呢。對此,負責北京市14家P+R停車場運營管理的京投公司表示,這些地方為市政道路,非京投公司管理。
據了解,只有土地性質為市政基礎設施用地的才能建設P+R停車場,改建和擴建主要的難題也在于土地的產權和土地性質。如果土地性質不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在具體操作上很難改成可用于P+R停車場的駐車換乘用地。有關人士曾向媒體透露,有的土地規劃用途是代征綠地,無法辦理土地權證,繼而無法辦理立項、建設等審批手續,安河橋北站的停車場就屬于類似的情況。另外,由于目前P+R停車場的建設都是政府財政撥款,資金上也需要政府統籌安排。
整改
立體停車場和新交通樞紐有望緩解停車難
“每天找車位都那么費勁,挖個地下幾層,或者地上來個立體的,不就解決問題了。”在天通苑北,面對P+R停車場的飽和,建設立體停車位成為了市民的心聲。
京投公司方面表示,隨著日后市民對P+R停車場的需求增長,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未來立體P+R停車場有望成為趨勢。相較于平面停車場,建設或改建立體停車場可實現土地的集約利用,提供更多的停車位。
據了解,在通州北苑,2014年年底,P+R立體停車樓已投入試運營,停車位由原來的142個增加到298個,平均停、取車時間為90秒左右,較為有效地緩解了“一位難求”的問題。上周,在通州北苑的四層立體停車樓前,一位女車主告訴北青報記者:“以前車位少,晚來一會兒就沒車位了,現在就沒這問題了。”
據記者觀察,立體停車樓目前的使用率并不是太高,從早上7點半到9點,停車場新增停車僅35輛。截止到上午9點,停車場電子屏顯示剩余車位還有219個。工作人員也表示,停車場每天最高停車量不會超過200輛。“改建了半年多,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停車場又開放了。”工作人員表示,新停車場的利用率一般要到6、7月份時才能看出來。
據公聯樞紐公司介紹,目前,每天大概有100輛車進出通州北苑立體停車樓。之所以駐車數量較少,除了工作人員提到的原因之外,公聯樞紐公司表示,立體停車樓的建成正好趕上公交地鐵調價和油費下調,部分私家車主選擇直接開車上下班,客觀上駐車換乘需求也減少了,未來情況會慢慢改觀。
據了解,目前,天通苑北P+R停車場附近大致有1000個停車位的需求,交通部門擬建北苑北交通樞紐緩解該地區停車難問題。由于新建交通樞紐帶有P+R停車場,且能滿足將來的停車需求,現有天通苑北P+R停車場也沒有改建成立體停車場的必要了。
此外,據公聯樞紐公司介紹,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的蘋果園交通樞紐項目,含400個P+R停車位。同時,在昌八聯絡線育知路站北側,公聯樞紐公司正在和昌平區政府溝通建設P+R停車場;在地鐵西郊線萬安公墓和植物園站也在和海淀區政府溝通建設P+R停車場,滿足城區市民西郊游玩和香山地區居民進城的駐車換乘需求。
為找車位每日早起一小時
上午8點半,林夢(化名)開車進入天通苑北P+R停車場,“阿姨早上好”,她遞給收費員李女士自己的公交卡,刷了一下,等到晚上再次刷卡時,通過卡中今日乘坐公交的記錄,可以自動扣除2元。由于從住的地方到地鐵站沒有公交,三年來,她幾乎每個工作日都要把車停在P+R停車場,然后再換乘地鐵到國貿上班,和收費員已經非常熟悉。
“向左轉,使勁兒往后走還有車位。”管理員李女士說。林夢的上班時間是9點半,原本8點半過來停車,用一小時到單位時間充裕,但平時8點半才來停車是不敢想象的。
為了停車位,林夢每日不得不提前一小時起床,7點半就來到這里找車位,否則車位很可能爆滿,只能停到外面的免費停車場,“那邊是不要錢,但是不放心啊,沒人看管。”有一次,她看排隊排得很長,時間有些來不及了,便把車停在了“免費”場地中,沒想到下班回來后發現后視鏡被撞壞了,“從那以后還是決定每天早起,放進P+R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