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歐洲主要停車場管理公司APCOA停車控股(ApcoaParkingHoldingsGmbH),于2013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德國中心城市,司機平均每十分鐘
歐洲主要停車場管理公司APCOA停車控股(ApcoaParkingHoldingsGmbH),于2013年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在德國中心城市,司機平均每十分鐘就需要找停車位,有的司機甚至會開4.5公里路程去找位停車。
在歐洲內陸城市,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交通流量,是產自憤怒的司機們在尋找停車位。
于是,歐洲老牌工程巨頭西門子公司,鞠躬盡瘁地想改善長久以來司機停車難、造成區域擁堵的情況,開發了一個雷達系統,車主能通過智能手機APP,獲取免費停車位的情況。
今年四月,西門子公司計劃在德國柏林,對40個停車位搜索雷達傳感器進行測試。這些傳感器被裝置在柏林街頭的路燈上,每一個探測器,大約有半個鞋盒那么大,能掃描30米范圍的路面狀況。
掃描結果數據將通過智能手機APP傳輸給用戶,通知用戶哪里有符合他們車輛尺寸的潛在空位。
西門子的項目負責人馬庫斯·茨威克(MarkusZwick)說,"我們已經和好幾個城市探討過,城市的停車狀況,以及這個雷達系統的試運行計劃。我們期望在柏林試運行之后,今年還能在迪拜也啟動試運行。"
近年,歐洲各個城市都在想破頭,尋找方法緩解堵車狀況,減少空氣污染。
比方說,在英國倫敦,如果車輛要進入內城區域,車主就要向倫敦政府支付11.50英鎊/日(相當于軟妹幣111.87元/日)的進城費。在德國柏林,也只有低排放車輛允許進入市中心。
西門子老早就瞄準了這塊領域的需求,設計城市智能交通的產品。2012年,西門子宣布和美國加州的一家專職于智能停車的公司"街頭路線"(Streetline)結盟。
Streetline負責將西門子的咪表和自家的探測器、APP整合在一起,為司機提供停車位選擇。
當時西門子就預見,如果能有城市中央管理系統,對停車模式進行監測和分析,就能基于停車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定價。
這樣,不僅整個系統將能獲得更深刻的效率,城市市政收益也能得到提升。
西門子預備在明年廣泛推行新的雷達系統,旨在服務城市,協助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間資源,從而減少交通擁堵和廢氣排放。
雷達系統還能提示交警,哪個咪表時間到了,或者哪個司機沒付費。
西門子并非是最早推行城市智能交通的公司。2011年,美國舊金山在市政府支持下,就有引入類似的停車系統,叫SFPark,在路面、咪表、停車場空位等,嵌入傳感器,但是需要定期更換電池,很不方便。
相比之下,西門子的雷達是裝置在路燈上的,使用現成的電源供給,更易于安裝維護。
當被問及安裝費用時,負責人茨威克拒絕透露,僅僅含糊地表示,"我們的雷達系統比起現存的地面傳感器系統,非常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