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我國停車誘導系統產業起步較晚,但是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該系統已經在全國多個重要一線城市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逐具規模。本文將從多方面對停車誘導系統的發展概況、功能、特點等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介紹,旨在促進該系統得到更高效的運用。
文何國豐
停車誘導系統是智能停車場的發展趨勢之一,最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便已經在德國出現,而在我國出現第一個停車誘導系統的案例卻要推遲到2001年。盡管我國停車誘導系統產業起步較晚,但是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該系統已經在全國多個重要一線城市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并逐具規模。本文將從多方面對停車誘導系統的發展概況、功能、特點等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介紹,旨在促進該系統得到更高效的運用。
一、停車誘導系統概述
1、定義
最早將停車誘導系統定義為:以多級信息發布為載體,提供停車場或停車庫的位置、車位空滿等信息,指引駕駛員停車的系統,英文為ParkingGuidanceandInformationGystem,簡稱“PGIS”。但是,隨著停車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需要,停車誘導系統被賦予了更多更具體的內容,筆者將停車誘導系統重新定義為:為促進停車場的高效運轉、停車位的有效利用、改善周邊道路交通,進一步方便車主停車和管理方管理,在一定區域內通過多種終端向車主提供停車場的位置、車位使用狀況、路線、道路交通狀況等及時信息,誘導駕駛員最高效地找到停車場或停車位的智能停車誘導系統。
2、歷史發展
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國外便已經開始對停車誘導系統進行研究,而世界上第一個停車誘導系統早在1971年德國的亞琛市便已經出現,后來這項技術逐漸傳播到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并且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亞洲國家中,日本成為最早實現該項技術的國家,到1995年之前,日本就已經有超過40個區/市成功應用停車誘導系統。
我國停車誘導系統起步相對較晚,這主要取決于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1978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僅僅只有135.84萬,停車誘導系統需求還未展現出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實力快速增長,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1.2億輛(如表1所示),城市主干道交通面臨嚴峻的挑戰,停車誘導系統的需求日益凸顯。
二、停車誘導系統的組成及其技術分析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如今停車誘導系統的功能已經日趨完善,目前,一套完整的停車誘導系統由區域誘導系統(指引車輛進入停車場)、車位引導系統(引導車輛快速停車)、反向尋車系統(幫助車主快速找到愛車)三者構成。
1、區域誘導系統
區域誘導系統是通過將某個區域范圍內的多個停車場形成信息共享的聯網模式,在城市中主要干道旁設置多種信息顯示終端,為車主提供周邊停車場的位置、車位數、空滿狀態等信息,促進車輛快速選擇最優的停車方案的停車誘導系統。區域誘導系統的基本組成為:引導屏、數據中心(即云服務器和數據庫,用于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傳輸)、查詢平臺等,目前的查詢平臺終端包括WED站、手機軟件、車載GPS導航、誘導屏、廠播、IVR申話查詢等。
如圖1所示,該系統主要依托于云服務器和數據庫(簡稱“數據中心”)。以上圖中的中聯大廈、華聯大廈、桑達大廈為例,該區域內這三個停車場通過數據中心的支持形成聯網,將各個停車場車位信息變化實時傳送到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經過處理之后將信息進行兩種渠道的發布:一是發布到城市主干道的一級引導屏、以及其他道路的引導屏,即二級引導屏或更多級的引導屏;二是發布到網絡查詢平臺。
該兩種渠道也是車輛使用區域引導系統的重要途徑:車輛出門前,便可以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等終端查詢目的地附近停車場的車位信息,選擇最優的行車路徑;當車輛行駛在路上時,車主可以通過一級、二級引導屏快速了解附近停車場車位信息,同時引導屏還有“指路”的作用,指引車輛到達目的停車場。
2、車位引導系統
車位引導系統是一種通過智能化的設備對停車場內的車輛停車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車輛方便快速地尋找空車位停車的停車誘導系統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的基本組成為:車位探測器、車位指示燈、車位引導屏、采集終端、服務器等。根據目前的技術水平,車位探測器多采用超聲波探測和車牌識別兩種方式。
車位引導系統的原理是通過車位探測器對車輛的檢測,將車位的占用信息定位到具體的某個具體車位,通過實時發布停車場的剩余車位信息、顯示單個車位的占用信息,并配合方向指示,引導車輛進行快速地停車。
根據圖2、3所示,車位探測器對車位時刻對車位進行車輛檢測,車位空閑狀態下車位指示燈為綠色;當車位探測到車位有車輛停放時,車位上方的車位顯示器顯示紅色,同時立即將信息通過采集終端最終傳送到服務器,經過處理之后,服務器將車位信息變化指令傳輸到每個車位顯示屏和車位引導屏。
3、反向尋車系統
反向尋車系統是近年來逐漸發展起來的誘導系統之一,是通過車輛停車信息的處理、收集和共享,促進車主快速找車的誘導系統,主要應用于大型的停車場。一套基本的反向尋車系統由視頻車位探測器、交換機、識別終端、以太網、查詢終端、數據服務器等組成(如圖4所示)。
系統通過視頻車位探測器對車輛進行檢測,視頻再經由交換機傳送到識別終端,并對車牌和車位等信息進行識別后,通過以太網傳輸到數據服務器上,最后分享到每一個查詢終端上,車主只需要在查詢終端上通過輸入車牌號碼或其他相關信息便能夠獲取最佳的尋車方案,快速找到愛車。
三、停車誘導系統的功能優勢
停車誘導系統對在實際應用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足不出戶,便可掌握停車位的實時信息
停車誘導系統將聯網模式下的多個停車場的車位數、空滿狀態、方位、路線、收費標準等信息上傳到互聯網上,車主可以在出門前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等終端查詢到目的地附近所有停車場的相關停車信息,提前做出最優的停車場和行車路線選擇。足不出戶,便可以即時獲得周邊停車場的車位信息,這給車主出行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2、車位預定保留等功能
除了查詢相關的車位信息之外,停車誘導系統同時還具備車位預定保留功能,即車主在未到達停車場前便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其他終端進行車位預定,目標車位將會被對應的停車場進行保留。通過車位預定功能,車主放心出行,不必為因堵車、修路等突發狀況浪費時間而到達停車場后車位滿位的狀況擔心。
3、車位引導,快速找到停車位
車位引導系統能夠幫助車主快速找到空車位,其過程分為兩級引導,即由區域引導轉向車位精確引導的過程:車輛進入停車場后,通過安裝在停車場內主干道上方的區域引導屏(一般都安裝在主干道的正上方,保證在車主的視角之內)到達指定的剩余空車位的區域,再次通過每個車位上方的車位指示燈(通常為紅綠雙色,綠色代表車位空閑,紅色代表車位已被占用)選擇正確的空車位進行泊車,方便快捷。
車位引導系統的作用在大面積型的停車場或者多層結構的停車場中更為顯著,幫助車主們在茫茫車海中輕松找到空車位,省去了麻煩,也保證了停車場內部交通的暢通無阻。
4、輕松找車,免去尋車煩惱
當車輛正確停放至空車位后,停車誘導系統中的反向尋車系統便開始工作,它通過車牌識別模塊將所停放的車輛的停車信息(停放位置、車牌號、停放時間等)保存起來。當車主回到停車場取車時,只需要到設置在停車場多部找車機查詢終端上輸入自己的車牌號、或者選擇時間段來查詢車輛所在位置,同時,找車終端還會提供給車主一套最優的步行路線,讓車主在最短的距離內以最快的時間找到愛車。
5、促進交通順暢,為城市交通建設提供數據
停車誘導系統的投入使用,車主們在出行前便可以決定并快速達到目標停車場,這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車輛在城市主干道上的逗留時間,促進整體交通的順暢為疏導交通、緩解擁堵,進一步改善道路周邊環境、提升地區形象。
此外,停車誘導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對多項信息進行處理,統計以及各區域停車管理信息、停車統計和分析信息等,這些信息對城市相關管理部門有一定的好處,同時對城市交通的建設也提供了數據參考。
四、停車誘導系統的應用情況分析
相比而言,我國該行業已經落后了30年,但是在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基礎上,通過技術的支撐和創新,僅僅短短十年的時間,我國停車誘導系統行業便得到了健康快速地發展。截止至2013年上半年,停車誘導系統已經覆蓋了我國包括港、澳、臺在內的28個省市。在這些省市中,北京和上海應用最廣,北京的王府井、西單、中關村地區等7個區域,上海的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虹口區等10個區域最為普及,此外,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多地都有相關的案例。囊括了300多個地上、地下停車場,覆蓋了近十萬余車位。
上海市的停車誘導系統從2002年便開始建設,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虹口區等10個區域陸陸續續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2010年世博會舉辦之前的幾年,上海市加大了對停車誘導系統的功能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優化的力度,該地區的停車誘導系統水平不斷提升。世博會召開前夕,上海的停車誘導系統已經實
現全市公共停車場庫信息聯網和中心區停車誘導多方式信息發布,成功覆蓋所有市區主要區域,為世博會上海市的交通暢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相比之下,北京市的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要比上海早一年,2001年開始投入停車誘導系統的建設,并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停車場誘導系統的應用案例——2001年底,北京王府井地區首個停車誘導系統案例的出現揭開了我國停車場誘導系統行業的帷幕。目前北京的停車誘導系統主要集中在CHD、金融街、王府井、中關村和崇文門新世界地區五處,共覆蓋了該市上百家停車場近5萬的停車位,促進了停車位在工作日高峰時段停車場的利用率提升至高于80%以上。
五、結語
在物聯網逐漸普及的時代,停車誘導系統扮演著物聯網中一個重要角色,對智慧城市的建立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引領快捷、暢通、舒適的城市新生活。因此,日益成熟的城市停車誘導使人們的出行更高效、輕松,對城市交通的暢通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停車誘導系統的應用將不再僅僅局限于國內一線城市,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也將逐步建設,促進停車向更加智能化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務。
(作者單位:廈門大手控制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