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圖像傳感器芯片廠商而言,需要借助感光技術的進步,通過工藝、感光單元、電路設計、封裝等方面的提升,提高圖像清晰度和低光成像效果。而作為后端圖像處理方案,則需要有充足的適應能力,要求芯片廠商加快技術創新,開發出工作頻率更快、芯片功耗更低、性價比更佳的產品方案。
CMOS傳感技術迅速崛起
近兩年,無論是在模擬監控市場,還是網絡監控市場,一個共同的發展變化就是:CMOS圖像傳感技術的迅速崛起,使得監控前端從過去CCD傳感技術一統天下的格局,快速轉向CMOS圖像傳感技術。以比亞迪微電子(BF3003/3108)、Aptina(AR0130/MT9M034)、Pixelplus(PC1089/3089)、OmniVision(OV8825)等為代表的一批廠商紛紛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股以CMOS圖像傳感器為核心的監控攝像機開發熱潮。
與CCD圖像傳感器相比,CMOS在低光條件下的成像效果以及高動態范圍的性能表現,一直是市場人士詬病的主要問題。對此,Aptina公司汽車、工業和醫療(AIM)事業部高級市場總監AlvinWong介紹道,傳感器的低光照性能對于準確地呈現圖像和保持圖像的真實色彩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低光照性能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像素尺寸,因為它與靈敏度直接相關,即使像素技術在不斷進步,較大像素尺寸具有較高靈敏度的準則仍然適用,但對于給定的分辨率,較大的像素尺寸由于需要使用成本較高的透鏡,這通常也意味著較高的系統成本。而在另一方面,更高的動態性能是指圖像傳感器必需具備同時準確捕獲極亮和低光照場景的能力,即保證明亮和黑暗場景能夠同時適當曝光。但高動態功能也增加了系統的成本和復雜性,一般都需要附加的傳感器存儲器和更復雜的圖像處理程序。因此,目前各家圖像傳感器供應商面對的同一個挑戰是——既要滿足低光照和高動態性能要求,又不能有太高的總體系統成本。
為了提高CMOS圖像傳感器的靈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讀取噪聲,同時優化像素布局和模擬電路架構,Aptina采用DR-PixTM技術,通過使用不同的像素內(In-pixel)存儲和增益,優化了不同光照條件下主要噪聲源的控制,使圖像傳感器可達到極低光照環境下的優越性能。Aptina最新推出1/3英寸AR0130百萬像素級圖像傳感器產品正是集成了DR-PixTM技術,在單次曝光應用中具有業界領先的低光照和動態范圍性能;另一款MT9M034傳感器則基于這一基礎像素技術,并在單一幀周期內多次曝光捕獲,以獲得115dB量級的高動態范圍性能。據悉,Aptina還將于今年下半年陸續發布具有更高性價比的新產品系列。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在CMOS感光芯片內部集成ISP,以進一步彌補在感光度和信噪比上不足的SoC芯片,是廠商們目前主推的一種解決方案。與后端分離式的ISP或DSP方案相比,馮衛指出這兩大技術方案各有優缺點。“后端處理的SP或DSP方案能夠在圖像處理上獲得更多的緩存,因而可以采用更復雜的圖像處理算法,處理時間和空間更宏觀,圖像效果也更佳;當然,這樣的方案往往集成度稍差,成本較高,需要感光芯片、DSP工程師一起配合進行開發,開發時間稍長,應用成本、生產損失也相對偏高。”而對于COMS內集成ISP的SoC芯片,他認為,由于要考慮到散熱及芯片面積等問題,圖像處理算法方面的資源有限,但其優勢是可以提供高度集成的單芯片方案,方便工程開發、備料,并縮短產品的上市周期等,可為客戶帶來高性價比的技術方案,因此,廠商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技術開發路線。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