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定制公交服務是北京公交集團依托公交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的多樣化公交服務的統稱,是北京公共交通的一種新形式。為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減少自駕車出行給環境造成的污染,滿足人民群眾舒適快捷的多樣化公交出行需求采取的舉措。
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間,點對點的出行需求,除了開私家車,有沒有別的選擇?互聯網大數據新技術,能給傳統的公交行業帶來哪些新變化?冷熱不均的線路背后,揭示了城市交通運行的哪些規律?公共交通“私人定制”的北京探索,對上述這些問題給出自己的解答。
滿足多層次公交出行需求
普通公交和軌道交通,太擁擠、站太多,自駕車出行,路上堵、費用高,這是諸多大城市上班族每天的煩心事。家住北京遠洋一方社區、在國貿商務區工作的王女士,現在選擇“定制公交”上班。商務班車,一人一座,走的是公交專用道,一站直達,每月只需要140元左右,“省錢省時又舒適”。
定制公交服務是北京公交集團依托公交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的多樣化公交服務的統稱,是北京公共交通的一種新形式。
“定制公交的開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北京公交集團總經理王春杰表示,定制公交商務班車是為了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減少自駕車出行給環境造成的污染,滿足人民群眾舒適快捷的多樣化公交出行需求采取的舉措。
王春杰介紹,首先是服務方式的創新,乘客出行可“定制”,增強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其次是實現電子商務模式,為未來給社會各界提供會議用車、商務包車、通勤班車等多樣化服務預留了拓展空間。“從價格上講,與自駕車相比,不足自駕車的30%,這還不包括停車的費用;與出租車相比,不足出租車的15%,主要是為了吸引自駕車市民選擇綠色出行。”
首批定制公交商務班車去年9月開通,今年春節后又迎來新一輪開行高峰,一個多月內陸續開通26條新線路。北京市公交集團副總經理洪崇月說:“我們本著‘成熟一條,開通一條’的原則,將定制商務班車推廣到更多的地方。目前,商務班車開行標準是,預定人數達車型定員的50%即開通,開通后余座還可以繼續預訂。”截至今年3月31日,已開通線路79條,日發車100多個班次,日運送乘客3000人次。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繼孚認為,“量身定制”滿足了乘客對公交需求的提升,“在國際上,公交服務也是分層次的”。定制公交通過服務個性化、精準化、精細化,滿足了不同需求,有利于公交出行生活方式的推廣,值得大力倡導。
充分應用大數據手段
北京定制公交的基石是網絡新技術應用。乘客提交需求、訂購線路,都在網絡上進行。
北京市公交集團運營處高級主管徐立泉介紹定制公交的基本業務流程:首先是網絡平臺匯集梳理乘客提交的需求信息,自動對需求量大的居住地、工作地進行排序。然后,公交平臺的工作人員將“點對點”地設計線路,并現場進行線路踏勘和線路走合,“乘客提出到達時間的要求,我們根據實際交通狀況,倒推出發車時間。”徐立泉說,同一條線路會設計出多種方案,充分借助公交專用道和城市快速路,考慮各路口信號燈的時間設置,“沿途的站位、道路等可能影響到商務班車運營的相關問題均要查清,最終選擇出‘時間、距離’最優方案”。
線路確定后,公交集團內部安排運營車輛和人員,并在網絡平臺上更新數據,進行推介,招募乘客。定制公交先后“上架”招募的線路共有170余條,目前開行79條,正在招募55條。“在這里,訂公交就如淘寶購物,站點設置、票價、有多少個座、還剩多少個空座,乘客看得一清二楚。”一旦乘客預定數超過50%,線路即開通。
“這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特征。”郭繼孚說,這樣的個性化服務,過去沒有互聯網手段,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洪崇月介紹,2011年,公交集團在回龍觀、天通苑等地,依托社區網率先嘗試開通定制專座的“社區通勤快車”,但由于沒有完善的網絡平臺,推廣很困難,乘客也不方便。而統一的大數據平臺,使得乘客能夠隨時提出需求,線路開通效率明顯提高。
公交集團下一步還將加大定制公交在社區、商務區、高等院校的推介力度,同時針對企事業單位、科技園區,廣泛征集團體訂購需求。而郭繼孚建議說,定制公交的經驗可以移植,公交主管和運營部門應該更廣泛地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手段,來掌握乘客出行需求,完善整個公交網絡。
需要多部門協同支持
北京定制公交共有大中小3種車型,分別為8米、10米、12米級的三種車型。8米、10米車型由于座位數量較少,開行條件較低,適合新開的線路。當乘坐人數逐漸增多,路況又允許時,12米車型就出馬了。洪崇月說:“三種車型均有一定的需求市場,選擇車型主要是根據乘客群體量的多少及發展情況而定。”
對于公交集團而言,開設定制公交,需要管理創新。下屬各公司根據所轄商務班車開行班次情況,都儲備一定數量的駕駛員,并且都通過專門的培訓。除了執行商務班車任務以外,會根據實際工作量參與常規線路運營。
而定制公交一人一座,所使用車輛大多為商務版公交車輛,部分車輛與常規線路有差異,定制商務班車運營任務結束后,會用來承接包專車業務。
運行7個月,遇到的各種問題也不少,比如為了實現“準門對門”的服務,停車場嚴重不足,再有道路擁堵嚴重、專用道不足,造成部分線路運營效率不高等問題。徐立泉說,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行業主管、交通執法部門和物業單位、廣大乘客的支持。
比如最早開通定制公交的朝陽區遠洋一方小區,班車站點最初設在路側,后來乘客劇增,眾多班車早高峰期間的停車成了難題。朝陽區交通委和遠洋一方物業大力支持,為商務班車單獨規劃區域作為上下車站位。目前,這里單日發車近20車次。交管部門還為公交單獨開放一處禁行路段,節省車程近15分鐘。
而在一些商務區和社區,停車難的問題依舊突出。徐立泉說:“不少地區硬件條件允許,如果物業支持就近停靠,附近商務大樓里的上班族就能享受更加便捷的公交服務,少步行,少等待。”
呼喚專用道連線成網
讓乘客舒適便捷,定制公交的替代效應也在顯現。
遠洋一方小區的商務班車紅紅火火,每天出行乘客達500人次。公交人員車上隨機統計,60%以上過去是自駕車出行。同時,社區居委會介紹,附近雙橋東路的高峰交通擁堵情況也得到一定程度緩解。而在西三旗的旗勝家園小區,定制公交乘客原來七八成是自駕車。
線路冷熱不均的情況同時凸顯出來。例如城東方向的定制公交,從線路數到乘客數都迅猛增長。而北邊連接著名居住區回龍觀的線路,原本看好,結果卻不如人意。
原因何在?徐立泉分析說,東邊的線路能夠借助公交專用道,通行速度有保障,甚至比地鐵還快。北邊沒有公交道,公交車和社會車輛堵在一塊,很多乘客經歷了“訂購—遲到—退購”的痛苦過程。
“從定制公交的發展來看,專用道是公交發展依仗的重要條件之一。希望政府進一步加強公交專用道的施劃力度,更加連續,成線成網。”徐立泉說,特別是在京藏、京開、京港澳等高速放射線和三環、四環路施劃公交專用道,為市民公交出行創造條件。
“讓公交快起來,也就是讓城市快起來。”郭繼孚呼吁,大城市要解決交通擁堵問題,關鍵是建立多層次的公交體系。而公交吸引力差,最大的問題是速度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因此,公交路權的保障特別重要。甚至可以說,越是擁堵的地方越要施劃公交專用道。”郭繼孚說,短時看,這些區域可能會更加擁堵,但長遠看,能夠讓更多人選擇公交,形成“正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