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廣東省出臺了《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行動計劃》。十八大代表溫國輝代表認為,行動計劃最大的亮點就是在發展思路和制度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廣東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使需求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把滿足群眾的幸福需要和有效培育壯大相關產業有效結合。經濟要發展,交通需先行,智能交通是幸福導向產業的首個受益體。
提升生活質量創造更多產業新業態
同為十八大代表的省國資委主任溫國輝、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暢談廣東省新近出臺《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談到“幸福導向型產業”,認為行動計劃一方面是夯實建設幸福廣東的物質基礎,進一步提升生活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是力爭創造出更多的產業培育點和新業態,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引導產業轉型升級,讓廣東的產業轉型升級“見物又見人”。
《行動計劃》的八大發展任務中有一項是發展休閑旅游服務業。談到這項具體任務,朱澤君代表回顧,去年6月,汪洋書記到梅州調研時提出“希望梅州建設有特色,有個性,讓人記得住的城市”,梅州人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去調研應如何努力創建一個特色宜居城鄉。在幸福導向型產業理念的引導下,“一園”(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兩特”(文化旅游特色區和特色宜居城鄉)將梅州打造成為一座既有嶺南特色、又有客家風貌的精品城市。
“幸福導向型產業理念為梅州找到了一條如何變經濟后發地區為生態先發地區、爭當廣東省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試驗區的道路。”朱澤君代表總結道,“我們要突出客家文化、綠色文化、紅色文化、養生文化、宗教文化和創意文化,大力發展慢生活經濟。慢生活不是慢發展,而是幸福導向型的生活,一種放慢腳步,放松心情,放飛夢想的生活。”
構建立體化智能交通服務“便捷出行”
經濟要發展,交通需先行。《行動計劃》八項具體任務,其中一項就是“完善便捷出行服務業”。預計到2017年,形成分工明確、網絡完善、銜接有序、城鄉一體的道路客運服務體系,客運服務效率、質量顯著提升,便捷出行服務業發展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這方面,廣東一直致力于打造立體化智能交通,給“便捷出行”創造了先行條件。
穗地鐵致力創新掌握核心技術
近年來,隨著廣佛線首期的開通,不少上班族過起了“佛山上班、廣州居住”的日子,劉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說:“隨著快速軌道的發展,讓工作在佛山的人們體會到了全國首條城際地鐵的方便。‘廣佛同城’給市民帶來的利好越來越明顯。”
據統計,廣州已建成開通8條、總長共236公里的地鐵線路。為了保障市民出行,廣州地鐵在重視建設工期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加大技術研究投入和開發創新力度,掌握了站臺屏蔽門、集中供冷、軌道綜合減震等多項核心技術。
近年來,我省航空運輸為醫療救護、城市消防、治安監測、邊防巡查等提供運輸服務。2008年、2010年、2011年,白云機場成功完成奧運、亞運和大運會的運輸保障任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智慧交通為“便利出行”護航
有專家分析,隨著廣州經濟的蓬勃發展,航空、港口、公路、水路、公交、出租等交通運輸方式發展也越來越快,各種交通方式間不斷的交融、銜接,交通方式網絡化和無縫接駁的趨勢越來越強烈,市民對出行方式選擇和出行信息獲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以智能交通為例,廣東自2006年起使用粵通卡,累計發卡量超100萬張。粵港兩地已實現“兩芯同卡”,已有5000多個兩地牌車使用該服務。廣深線每年超過3000萬張RFID車票在使用。目前,廣州“羊城通”公交卡集公交通、電信通、商務通于一身,發卡量超過1500萬張,日均交易量500萬筆。汕頭市車輛射頻電子標簽自動識別系統項目則成功運行,開創了廣東路橋車輛自動識別管理的先河。
關于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統[1](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智能交通系統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著眼于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二是著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