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1日,貴陽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建設全面啟動,開啟了貴州軌道交通市場的"藏寶箱"。作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軌道交通"處女地",貴州、貴陽開始成為行業巨頭矚目的焦點。
在這其中,中國軌道裝備高端產品制造基地和行業領跑人--隸屬中國北車的唐山軌道客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唐車")的身影頗為引人關注。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上,"唐車"就參與其中。其副總工程師黃振暉坦言,"唐車"一直有來貴州發展的打算,而且還把貴州視為一塊重要戰場。
此前,"唐車"對入筑建設生產制造基地顧慮重重。然而,隨著"藏寶箱"的開啟,"唐車"的顧慮逐步打消,也加快了進軍貴州的步伐--
去年,"唐車"和六盤水市合作,計劃投資20億元,建設一期13公里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目前,全部規劃設計已經完成,預計將于今年內動工建設。與此同時,遵義市也有意與"唐車"合作,修建城市軌道交通……
軌道交通處女地
讓行業巨頭矚目
有數據顯示,到2015年左右中國軌道交通總里程將近2700公里;2020年,中國28個城市將建成運營線路達177條,總里程約6100公里。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已步入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場。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貴州仍是軌道交通市場的一塊"處女地"。
6月15日,在制博會上,負責布展的一位"唐車"員工告訴記者,該公司本月7日剛在上海做完宣傳,就馬不停蹄地趕到貴陽來參展。
在制博會現場,記者見到"唐車"副總工程師黃振暉。雖經多天的奔波略顯憔悴,但只要有人詢問,他都會盡力期推銷公司產品。黃振暉說,這些年,"唐車"逐漸將產業從中東部向西部延伸,目前在西南的四川、云南、重慶、成都等地都已完成布點。"唐車"也一直有來貴州發展的打算,而且還把貴州視為一塊重要戰場。
有業內人士認為,今年6月1日,貴陽城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建設全面啟動,是刺激"中國北車"加快進軍貴州的重要原因。
對此,黃振暉坦言,"中國北車"確有子公司參與到貴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早在多年前,貴州省就和"唐車"有過一些合作探索,并希望"唐車"能在當地建制造基地。但投資建一個基地容易,若沒有市場支撐將很難發展。貴州城市軌道交通起步晚,市場需求并不是很大,我們不得不謹慎投資。不可能將周邊地區訂單放到貴陽生產,那樣配套物流成本太高。
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
成為在貴州的"試水"之作
雖然對在貴州建立生產基地心存顧慮,但"唐車"并沒有放棄貴州市場。
去年,"唐車"和六盤水市合作,投資20億元,擬建一期13公里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目前全部規劃設計已經完成,預計將于年內動工建設。
"一個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發展,需要整機生產項目帶動,同時也離不開周圍配套環境支持。從這一點上看,貴州省軍工、民營裝備制造企業是具備一定配套實力的,我們十分看好。"黃振暉說,此次在六盤水準備開建的"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就是"唐車"在貴州的一次探索。
黃振暉認為,貴州這塊市場空白,必將迎來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黃金期。但現實情況是,按照GDP、人口密度、單程段運輸量等相關指標,目前貴州只有貴陽具備建設條件,而且經過多年申報,才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批復修建。
因此,相對于輕軌和地鐵來說,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其申報批復級別較低,建設周期較短,資金投入少,貴州其他市(州)可以暫時做一些嘗試。
若入黔建設生產基地
將造就三百億元蛋糕
2012年國發64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根據城市實際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建設以公共汽(電)車為主體的地面公共交通系統,包括快速公共汽車、現代有軌電車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統,有條件的特大城市、大城市有序推進軌道交通系統建設。
黃振暉算了一筆賬:"修建輕軌每公里的成本為7億元左右,而'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只需要1.5億元。而且一節車廂能容納350人以上,正是貴州所需的中運量交通工具;這與傳統汽車公共交通運輸相比,不僅能有效解決城市擁堵問題,更可以實現尾氣零排放。"
今年,當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設計完成后,六盤水市就曾向"唐車"提出了一個想法,希望能在當地發展"城際軌道裝備制造業"。但令"唐車"擔心的是,建廠之后訂單從哪里來?為此,"唐車"一直都在思考。前段時間,遵義市有意向找到"唐車",也想在當地開建城市軌道交通體系,這一次似乎讓"唐車"人找到了靈感。
"一輛100%低地板現代有軌電車,所需要裝配的零部件在萬數以上,這需要上百家供應商才能供應。""唐車"相關負責人認為,如果貴州能夠多幾個市(州)發展軌道交通,體量再大一些,我們就可建廠,實現本地制造,破解無訂單的難題。同時,進而以貴州為中心,輻射到周邊其他省市。初步測算下來,可以在貴州形成一塊"300億元產業蛋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