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1-12日舉行的國際單軌交通(重慶)高峰論壇(簡稱單軌論壇)上,你會發現,演講嘉賓個個都是業界大腕——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包敘定、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專家委員會主任施仲衡。與此同時,還有德國、加拿大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軌道專家。
為何如此多的大腕會關注在內陸重慶舉行的一個論壇?
施仲衡一語道破:重慶跨座式單軌(俗稱輕軌)的核心技術領先世界,代表著國際軌道產業發展的方向。
的確,經過20多年發展,重慶軌道交通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與此同時,重慶已形成了包括技術標準、車輛生產、設備配套、系統集成、工程總包和安全認證的單軌交通產業鏈,正在謀劃走出國門,幫韓國、巴西、印度等國建輕軌。
營運里程西部第一,全國第六
“坐公交你不知道哪天堵、哪天不堵、堵多久。坐輕軌上班,心里就踏實多了。”在解放碑某外企上班的鞠坤,用一個“快”字來形容軌道交通。
鞠坤家住花卉園。去年9月,隨著軌道6號線的開通,他出行的路徑被徹底改變:以前坐公交車上班,通常都要花四五十分鐘。因為堵車,經常是心焦如麻,恨不得飛起來。
如今,坐軌道上班,只需20多分鐘。
“軌道交通已成為市民綠色出行的首選,也成為重慶的一張名片和一道亮麗風景線。”市軌道集團有關負責人說。
2000年,重慶軌道二號線開建;2005年,因爬坡能力強、轉彎半徑小、占地少、噪音低、造價低等顯著優點,我國第一條跨座式單軌交通在重慶引進。經過10多年發展,重慶軌道交通實現了從無到有,營運總里程已達131公里,居西部第一,國內第六位。
在遠景規劃中,重慶城市軌道交通有18條線、合計820公里,約占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線路總里程的6.3%,日客運量將達1738萬人次/日。
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運營里程飛速提升,重慶跨座式單軌交通的技術實力也讓人震驚。
出席單軌論壇的專家認為,重慶在引進單軌技術的同時,也對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研發,初步形成了以單軌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鏈,建立了單軌技術產業研發基地,為單軌技術在國內外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目前我市已對跨座式單軌交通PC軌道梁系統、道岔系統、車輛轉向架系統三大關鍵技術開展了國產化研究攻關,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空白,總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其中,我市跨座式單軌交通產業在車輛牽引、盤型制動、新型車載ATP、平移道岔等核心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重慶跨座式單軌技術的創新,為培育、發展我國跨座式單軌交通裝備新興產業和向國際上推廣應用跨座式單軌交通技術,提供了技術與裝備支撐。”與會專家說。
“重慶作為全國唯一掌握了跨座式單軌全套技術的城市,正在考慮輸出跨座式單軌技術,目前巴西、印度、泰國和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已向重慶拋出橄欖枝。”業內人士透露。
國產化經濟效益顯著
“目前,重慶跨座式單軌交通國產化的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有專家認為,推廣重慶單軌技術有利于擺脫國外公司的壟斷,節約了大量專利費,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據介紹,在此之前,關鍵技術主要依靠日本,僅牽引與控制系統的技術轉讓費就占了整車裝備成本的45%~60%,且價格變化空間的隨意性大。比如,轉向架總成的價格,在單軌列車的車輛價格中占比約為45%以上。
“如果不能掌握轉向架總成的核心技術,就無法實現低成本國產化。”與會專家欣喜地說,目前重慶通過推進跨坐式單軌交通國產化,在單軌列車ATP系統、停車位置檢測設備和屏蔽門/安全門系統產業化后,每年將新增產值約3億元人民幣,新增利稅9000萬元人民幣,每年節約運營備品備件、維護成本近千萬元人民幣。
市城鄉建委總工程師吳波透露,跨座式單軌一公里投資只需3.5億元人民幣,而一公里地鐵則要耗資6億元,對于山地城市、地質結構不穩定的區域尤其適用,“跨座式單軌市場潛力巨大”。
正是基于跨座式單軌的綜合優勢,重慶正在考慮將跨座式單軌技術進行國際輸出。吳波對重慶跨座式單軌產業充滿了信心,“如果做得好,未來5年,我市單軌產業的蛋糕達到千億元也是有可能的。”
短評
創新改變世界
2012年7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將這一戰略明確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當前,世界范圍內以新技術突破為基礎的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成為當今世界最為突出的特征之一,引發了全球范圍內創新模式的加速變化。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掌握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并走向繁榮。
在國際單軌交通(重慶)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談得更多的是,重慶跨座式單軌技術領先世界。從日本引進技術,到消化、吸收,到再創新,重慶改變了全球軌道交通產業格局。當年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兄弟”,現在一躍成為了“大佬”,部分技術全球領先。
創新驅動發展。從一無所有,到國產化率90%以上、車輛完全自主開發與產業化,重慶輕軌闖出了一條讓世界矚目的發展道路。如今,重慶軌道交通產業鏈結構,形成了外部高度專業化分工、內部緊密協作的產業化組織模式。按照我市規劃,未來重慶軌道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
與此同時,重慶還牽頭制訂了中國軌道行業標準,擁有了軌道技術的話語權。成立了單軌產業聯盟和單軌技術協會推進單軌產業在重慶的再上臺階。目前,包括韓國、印度、巴西等都看好重慶軌道技術,邀請重慶幫助其建軌道——這正所謂是,抓科技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高端訪談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包敘定——我與重慶輕軌有點緣分
作為重慶老市長,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會長包敘定是重慶軌道產業的重要決策者。在“國際單軌交通(重慶)高峰論壇”上,他謙虛、幽默地說,“我與重慶2號線跨座式高架單軌有點緣分。”
軌道2號線,是包敘定擔任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時批準建設的,并在他出任重慶市長后開工建設。
他回憶到:那時,軌道2號線建設被列為關注民生的市長1號工程。經過積極爭取,該項目被列入了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工程,在中央國債資金的支持下,并通過發行企業債券,成功解決了建設資本金的問題,再經過和日本日立公司的溝通,解決了技術裝備問題。軌道2號線的開工,開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zw.ding@cps.com.cn(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