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背后,皮帶機日常巡檢工作面臨著種種挑戰,過去,人工巡檢安全風險高、勞動強度大、巡檢效率不高、隱患發現滯后,需要通過科技手段提升巡檢效率。鎮江金港港務有限公司與海康威視合作,通過大模型和物聯感知技術,實現皮帶機智能巡檢,大幅提升了巡檢效率,降低了人員和設備的安全風險,推動港口管理向智能化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視覺大模型助力智能巡檢,降本增效守護皮帶安全
以往,巡檢員在皮帶機旁工作并不輕松。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巡檢時需湊近設備仔細查看,皮帶機周圍空間狹窄,稍不留意就可能發生磕碰。動輒數公里長的皮帶,一趟巡檢下來,體力消耗巨大,很難保證每個角落都能檢查到位,故障一旦發生,往往直接影響到生產。如今,視覺大模型和物聯感知技術的加持,為巡檢帶來了顯著改善。
皮帶上方的自清潔相機,在粉塵環境中也能清晰地觀察皮帶運行。通過集成跑偏檢測大模型算法的AI超腦,能有效分析皮帶跑偏狀態以及皮帶兩側到滾筒邊緣的狀態,發現偏移現象時及時預警,可有效避免因皮帶機跑偏造成的設備損傷,預計每年可節省因跑偏造成的清理成本30余萬元。視覺大模型的應用,提高了目標檢出率,切實降低誤報率,從而顯著提升智能識別效果。
在落料堆積檢測方面,視覺大模型算法也發揮著關鍵作用。當落料堆積到一定程度,落料堆積檢測大模型算法會識別并推送預警,便于及時安排落料清理,防止落料堆積影響皮帶機正常運轉。“通過跟海康威視的合作,我們實現了所有的皮帶機運行數據的全面性、及時性以及可追溯性。”鎮江金港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工會主席嚴詩涵介紹道。
除視覺大模型外,海康威視的聲振溫、聽診光纖、雷達等感知技術也從多個維度協同守護皮帶機運行安全。聲振溫系統實時采集皮帶設備聲音、振動和溫度數據,經算法倉分析處理,精準判斷故障類型和位置并反饋到智能平臺,實現遠程運維和預測性維護;聽診光纖能監測托輥聲音,異常時自動報警并定位。“就相當于有24小時的聽診專家在這邊,確保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皮帶系統的“數字孿生”,港口管理的“智慧藍圖”
走進港口的中央控制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屏幕,屏幕上一條條動態模擬的皮帶格外引人注目。這正是海康威視為鎮江金港港務有限公司打造的智慧港口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完整、動態的數字孿生港口得以生動呈現。
站在屏幕前,遠可一眼縱觀港口全局,總覽碼頭、堆場、皮帶的繁忙動態;近可將視角聚焦到皮帶托輥轉動。皮帶上各處分布著物聯感知設備,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觸發報警,屏幕上會立即清晰地顯示出報警位置,方便工作人員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迅速展開處置。
平臺能實現如此精密的呈現效果,背后是海康威視三維場景技術。這項技術就像一個“數據大管家”,把來自不同源頭的數據整合在一起,融入到港口現有的業務流程中。不僅如此,它還細致復刻了港口的各類物理要素,從規模宏大的碼頭建筑,到堆滿貨物的堆場,再到穿梭其中的一條條皮帶,構建出一個高度逼真的虛擬港口,為高效管理和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
3、對話“港口智能體”,便捷管理一句達成
不僅有精密的三維動態呈現,平臺還有強大的“智慧內核”。平臺接入DeepSeek,憑借語言大模型自然語言理解與處理能力,通過便捷的文字指令進行交互,一句話即可完成之前的復雜操作,成為管理的“智能助手”。
例如,在皮帶線啟動前,可以簡單輸入指令,如“我要啟動2A、3A皮帶線,開始運行前自檢”,智能助手可以理解要求,自動執行歷史未處理問題的總結、自動拉起2A、3A沿線視頻,并進行視頻巡檢。此外,還可以隨時查詢今日報警情況,如輸入“近一個小時有出現什么需要我關注的報警嗎”,系統會詳細展示報警類別、數量以及處置狀態,并在地圖上標注報警點位,幫助快速定位和處理問題。這樣一來,顯著提升了港口皮帶巡檢與管理的效率。
“這個項目的落地,也為我們集團后續‘智改數轉’指明了方向,”嚴詩涵表示,“現場向中控轉移,由室外走向室內,確實提升了整個作業人員的工作環境,提升現場效率的同時,降低了我們的運營成本。這種新模式的落地,將為鎮江港務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智慧動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