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于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提出了要求。...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于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提出了要求。其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特別強調了“構建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臺”。通過建設“交通一張圖”,構筑交通行業數字化底座,逐漸成為交通行業推進智慧交通建設的重要抓手。
2月17日,中國交通報社聯合騰訊舉辦《智慧交通觀察》第五期研討活動,專家圍繞“交通一張圖”的發展脈絡和應用現狀展開探討,共同剖析如何利用“交通一張圖”助力智慧交通發展,高效賦能運營、管理和公眾出行。
全要素數據“有圖有真相”
地理信息系統重復建設、數據壁壘、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導致資金浪費、使用效率低下,管理者無法利用各系統中沉淀的行業數據,分析出有價值的信息……早期,國家測繪局針對上述弊端提出了構建“一張圖”的建議,旨在將行業各類地理信息數據整合為一個平臺。
“交通基礎設施有天然的時間和空間屬性,交通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必然會用到地理信息系統和電子地圖。”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胡玉龍表示,交通行業的規劃、建設、養護等涉及不同部門,也存在著系統重復建設、數據壁壘等問題。因此,借鑒“國土一張圖”的建設,統一標準、門戶、資源和服務的“交通一張圖”應運而生。
如何描繪“交通一張圖”?要基于海量數據將圖“畫”出來。中咨數據有限公司平臺開發部經理程向軍表示,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應用場景復雜多樣,數據獨立存在于各個業務系統中,“交通一張圖”就是將數據進行匯聚和統一,包括與交通行業建設密切相關的環保、國土規劃、氣象等領域的數據等,從而支撐后續的數據協同應用。
胡玉龍認為,在做好數據收集的基礎上,“交通一張圖”可將交通基礎設施全要素以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數字化呈現,做到“有圖有真相”,從而服務交通運輸政府管理、行業監管和公眾出行等場景。這也符合了《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中“推動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的要求。
數據是“交通一張圖”的基礎和核心要素,保障數據的精準性成為打造“交通一張圖”的重中之重。
“數據精準性涉及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三個環節。”程向軍介紹,目前交通行業數據采集方式中人工錄入的占比仍然較高,需要提升感知終端自動采集數據形式的占比。針對數據處理和存儲,他認為,應有業務人員指導和參與核查工作,以保障數據精度能達到業務使用要求,同時也可借助智能化手段糾正錯誤數據。

“數字交通孿生地圖”可提供路口態勢監測。孫實 供圖
建管養運全流程信息化
利用“交通一張圖”,借助遙感、北斗、干涉雷達等技術建立的“天、空、地”多源立體監測網絡,可加強建管養運全流程對自然災害風險點的識別和監測,提升風險預警及應急處置能力。以云南都香高速公路為例,其沿線邊坡較多,對此,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咨集團)以高分遙感數據作為底圖,配合無人機和傳感器采集的數據,精細刻畫現場邊坡情況,實現對邊坡位移的實時追蹤監測,從而為滑坡的出現提供預警。
“打造‘交通一張圖’的本質是要解決交通行業建管養運存在的痛點問題,但當前其建設仍有重技術、輕業務的現象。”胡玉龍認為,“交通一張圖”建設參與方需要深刻理解交通運輸業務以及管理、服務需求,把數據做實,把業務做精,讓“交通一張圖”真正發揮作用。
目前,中咨集團在福建省建設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一張圖平臺,已為路網管理與應急處置平臺等業務系統提供重要數據資源。對于“交通一張圖”的應用,程向軍認為,經過標準化處理的數據可為業務系統建設提供支撐,而業務系統使用時產生的數據又能反哺“交通一張圖”的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為同時滿足交通基礎設施數據內部管理和對外服務的需要,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遙感團隊在湖南省建設了交通地理信息一張圖平臺,對內提供“管理一張圖”,對外提供“服務一張圖”。胡玉龍表示,利用“交通一張圖”,對內可為管理部門提供“千里眼”,為保障交通建設維護全流程信息化提供真實直觀的數據基礎;對外可提供遙感影像服務、地圖服務、數據服務、空間分析服務等。
如今,隨著自動駕駛、智慧養護、智慧交管等交通產業數字化轉型實踐落地,不同類型的應用場景需求對“交通一張圖”的精度、豐富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11月,騰訊發布“數字交通孿生地圖”。“想更好地發揮‘一張圖’的作用,重點要做好產品調研,讓技術精準匹配業務需求和特點。”張立立表示,“數字交通孿生地圖”利用云渲染技術,打造了十分流暢且高質量的渲染效果,滿足了交通場景的應用需求。
拓展更多智慧應用場景
在天津(西青)、重慶(兩江新區)等多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項目中,均應用了騰訊“數字交通孿生地圖”的技術能力,在實現對交通態勢、網聯設備及車輛運行情況“一圖統攬”的同時,也為駕駛者提供綠波車速引導、弱勢交通參與者預警等智能輔助駕駛服務。在高速公路領域,針對惡意遮擋號牌、門架損壞等導致計費不全的問題,騰訊還與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在ETC路徑還原方面進行深度合作,路徑還原精準度可達98%以上。
張立立介紹,數字交通孿生地圖是地理信息系統與數字孿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核心特征為“實時可計算”。“實時”表現為充分接入各類交通動態數據,并確保基礎設施等靜態數據的及時更新和較高準確性;“可計算”則表現為利用高精地圖和接入的實時數據,更好地支持分析計算。
對于“交通一張圖”的發展,張立立將其歸納為三個階段。首先是目前普遍呈現的“人手一圖”階段,即每個業務有自己的“一張圖”。下一階段的建設目標是“心中有圖”,“心”是指通過數據中心的建設將不同業務的“圖”進行整合。“交通一張圖”建設的最終目標則是做到“人圖合一”,將“圖”真正融入到實際業務中去,讓數據隨著業務的開展不斷產生、收集、使用。
程向軍也認為,以行業數據中心為牽引,“交通一張圖”的建設可圍繞交通綜合監控和指揮、交通安全管理等需求,構建更多智慧交通應用場景。未來,交通一張圖不應局限于交通行業數據的整合,還應充分融合自然資源、公安、環保等領域的數據,從而拓展更多應用場景。
除了實現數據的匯聚和分析處理,與用戶的交互也將成為“交通一張圖”未來升級的重要使命。程向軍表示,“交通一張圖”的建設可以借鑒當前導航地圖軟件中與公眾形成互動的特點,以“眾包”的形式,讓分布在各處的公眾也成為“交通一張圖”建設中重要的信息數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