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波指出,就創新發展方面,一是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國家公路上的深度應用,推進國家公路基礎設施智慧升級,大力發展“新基建”,推動國家公路基礎設施與信息網融合發展,不斷提高國家公路數字化、網聯化水平,加快實現國家公路網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二是強化數據動態采集、更新、共享,推動與建筑信息模型、路網感知網絡同步規劃建設,將采集信息基礎設施納入公路工程建設內容,加強ETC收費系統數據、導航數據、手機信令等各類相關數據挖掘和融合應用,提升數字化管控和科學決策水平。
綠色發展方面,一是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國家公路與鐵路等線性基礎設施的線位統籌和資源共享,優化工程設計和施工方案,盡量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農田,加強資源的循環利用。二是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建設綠色公路,強化公路選線生態優化,依法依規避讓各類生態保護區域、環境敏感區域,實在難以避讓的以地下或空中穿(跨)越等低影響方式通過,并注重原生動植物保護、濕地連通、創面生態修復和動物通道建設。三是強化水環境和噪聲污染防治,盡可能避免占用河湖空間,避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或采用“封閉式”排水和水處理系統穿越,強化公路施工期和運營期服務區污水處理,有條件的納入城市污水管網,在重點路段設置聲屏障或者采取其他降低噪聲的有效措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