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副局長周榮峰表示,公路交通是覆蓋范圍最廣、服務人口最多、使用最廣泛的交通運輸方式。目前,我國公路總里程已達到528萬公里,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普通干線為脈絡、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全國公路網,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維護好這些規模龐大的公路資產,加強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明確了“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是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公路基礎設施韌性。加快構建統一開放、規范有序的公路養護市場,豐富養護供給模式,提高養護供給能力,促進養護市場專業化、規模化健康發展。強化公路危舊橋梁(隧道)改造,開展公路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行動。科學有序安排公路養護工程,改善提升公路技術狀況。結合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實施干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提高公路防災減災抗災能力。強化應急體系建設,完善應急物資儲備,深化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提升公路應急處置水平。
二是堅持科學耐久,維護路網良好技術狀況。加快構建公路養護科學決策體系,形成更加智慧、更加精準的養護決策模型和工作機制。持續開展公路長期性能研究,加快形成公路主動養護技術體系。強化養護工程設計,加強檢驗評定,保證公路技術狀況處于良好狀態。
三是突出綠色低碳,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功能恢復。大力推進廢舊路面材料等再生利用。鼓勵服務區開展節能環保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充(換)電設施等新能源設施建設。
四是強化智慧創新,推動公路數字化轉型。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公路基礎設施的融合發展。研制推廣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動化巡查、基于物聯網的養護工程質量管理等養護智能化應用。持續完善路網運行監測體系,推動路網運行感知、交調等設施與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提升監管和服務效能。
五是聚焦優質高效,提高公路運行服務水平。強化路網疏堵保暢,確保骨干網“大動脈”和普通公路特別是農村公路“微循環”的暢通高效。持續加強聯網收費系統優化升級,提升ETC服務便利化水平。積極探索非現場執法,加大信用治超力度。推動公路服務區設施提檔升級,提升服務區服務品質和公眾體驗。研究推廣預約通行、定制出行、點單式服務等服務新模式,為用戶提供精準化、高品質出行服務。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全國累計投入養護資金1.29萬億元,實施預防養護135.6萬公里、修復養護165.2萬公里,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16萬公里,改造危橋5.8萬座,基本完成鄉道及以上行政等級公路安全隱患治理。
目前,全國公路網總體技術狀況優良,高速公路優等路率達到91.5%,普通國省干線優良路率達到84%。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