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備受關注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也提到,到2035年要建成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有力支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全面建成交通強國。
當前,“數實融合”正處于系統化、全方位同和的關鍵時期。數字技術的工具化趨勢日漸顯著,并加速與傳統產業前沿技術融合創新。其中,智慧交通正是數實融合的重要落地場景,而智能汽車和智慧城市的協同發展備受關注。
2021年,住建部、工信部積極推動實施“雙智”,將16座城市定為試點城市,并提出要加強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實現不同等級智能網聯汽車在特定場景下的示范應用,加快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新基建協同發展。在“雙智”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試點示范、技術落地、相關標準和法規的制定、新舊基建的融合是值得充分關注和討論的問題。
2022年3月14下午兩點,騰訊智慧交通、騰訊研究院在央視網支持下,將共同舉辦“雙智建設專家研討會”,錨定行業驅動力、演進路徑、技術路線與賦能角色等研討方向,為“雙智”加速發展建言獻策。
“雙智”的驅動力是什么?
無論是現在火爆的無人車、自動駕駛、網聯車還是車路協同等技術概念,都與應用場景形成深度綁定,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發揮不同的效果。而智慧網聯汽車作為智能城市交通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也需要結合城市場景的特征進行協同開發,并反向指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在此次研討會上,行業專家將通過主題分享、互動交流等環節,為雙智發展指明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分享主題演講《基于“雙智”的智慧交通建設思考》,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先進將分享主題演講《智慧交通賦能智慧城市發展,需政策標準先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也將分享行業驅動新思考。
“雙智”的演進路徑是什么?
“雙智”的發展需要建設大量新型基礎設施,必然會對之前的老舊設備產生影響,是“淘汰”舊設備,還是將舊設備充分利用起來,繼而實現兼容、并蓄與共生?
在本次研討會上,騰訊智慧交通出行總裁鐘翔平將發表主題為《以人為本,場景驅動,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雙智建設》的演講,分享騰訊在多個城市參與的智能網聯先導區建設經驗,探討如何讓“雙智”建設更好的為人服務。
“雙智”的落地依賴哪些技術標準?
如果說“雙智”僅僅是為自動駕駛服務,那僅是一小步。實際上,自動駕駛是“雙智”協同發展的其中一部分,“雙智”更多在為城市交通服務,為廣大民眾的公共出行服務。而這背后需要跨行業、跨領域的技術通用標準。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將根據《5G車聯網賦能雙智協同發展》展開討論。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院長趙一新將通過發表《“雙智試點”與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思考》主題演講,積極分享“雙智試點”過程中的技術實踐與寶貴經驗,多方共建助推“雙智”可持續發展。
政、產、研各方,“雙智”中扮演什么角色?
作為新興事物,“雙智”協同發展并沒有現成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鑒,在政策、標準、技術與服務等維度均需要參與者凝心聚力、沉淀經驗、固化成果,才能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經驗。作為基礎設施的建設者,政府要統籌規劃、管理和推進。社會機構和院校要積極培養跨學科人才,堅持應用主導的發展思路先行探索未知事物。而騰訊等互聯網科技企業,又將承擔哪些使命,扮演怎樣的角色?眾多疑問都將在本次“雙智”發展專家研討會上揭曉答案。
【和專家們一起探討“雙智”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