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慢行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話題 ,自2011年起,北京就出臺了改善綠色出行,緩解交通擁堵的一系列措施,出行量也一直處于緩慢回升的狀態。電動自行車的發展、公共自行車的出現以及共享單車的爆發式增長,使北京市民重新重視起了慢行。雖然慢行政策逐步出臺,但監測手段長期缺位。步行在道路上較難計算,而對于道路上的自行車來說,實際出行量缺少數據觀測,規劃上缺少量的支持。
目前對于自行車現狀流量觀測主要有以下方法:1、共享單車大數據,通過共享單車的實際使用情況,匹配至道路,數據顯示在北京環路及主干路等高等級道路共享單車流量明顯高于其他道路。2、第三方平臺大數據和一些主流騎行App,根據各平臺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制作的流量圖了解騎行軌跡的情況。然而這類方法擁有同一類型問題——缺少實際騎行數量,僅能用作參考。
那么自行車出行量究竟如何?如何得知慢行情況有何改善?哪些道路騎行流量更高,是否可以通過流量對斷面進行調整?甚至不只是騎行,人行的流量是多少?新建的慢行設施對于市民的吸引力如何?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國際知名城市的解決方案
目前巴黎、紐約、芝加哥、倫敦、法蘭克福、悉尼等國際知名城市與法國億可數科技有限公司(Eco-Counter)共同合作,對城市的騎行道路建立流量監測點。利用高科技傳感原理自動檢測并統計步行人流量和騎行量,數據自動上傳云服務器進行分析并生成報告。精準的流量數據報告(周、月、季度及年度)有助于城市決策者客觀地評估城市慢行系統行動計劃實施后的效果,使得政府規劃部門通過精細化的流量數據來合理的規劃慢行路網以及配套設施,還有助于城市交通管理部門掌握慢行道路的使用現狀以及趨勢。通過分析客觀因素(天氣、特殊活動、機動車非法占道等)對慢行交通產生的影響,利用量化的流量數據更好地提升慢行道路道運營管理及配套服務。
同時,在流量監控的核心路段設置流量顯示屏,能實時顯示騎行量,為宣傳騎行文化,推廣民眾綠色理念起到了很好的促進效果。
美國舊金山市自行車流量顯示屏
國外城市應用的流量顯示屏集成了全年/當日步行流量及自行車流量、日期、溫度等數據,同時會有代表城市的Logo來宣傳慢行文化。它不僅僅是流量顯示器,更是是一種城市宣傳標志、一種街道家具,體現城市特色與文化內涵,讓通過慢行方式出行的市民擁有參與感,意識到自己為城市綠色出行做出了貢獻。
北京步行和自行車流量數據自動采集的應用
北京案例一:法國億可數科技有限公司(Eco-Counter)在北京與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合作參與了北京城市慢行交通相關的規劃設計項目并取得成效。
北京亦莊新城步行和自行車系統規劃項目
該項目采用了可移動便攜自行車與行人流量計數器,專門針對城市的慢行交通規劃,提供數據采集、傳輸和數據分析圖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使用設備為便攜式一體機,其安裝布控極為方便靈活,無需接電接網,采集的數據精準可靠。該方案非常適合時長為 1 至 6 周的步行和自行車流量的臨時性數據采集,可以作為人工問卷調查、手機信令、共享單車數據等其它數據來源的補充。這種新的數據采集方式改變了傳統的人工統計和視頻回放的統計方法。傳統方式采集數據的時間段極為有限,其數據無法代表流量趨勢,且在采集完后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表格生成。采用這種新的方式能夠實現 24 小時不間斷采集,且數據精準可靠,直接傳云分析并立即生成流量報告。
這種短期自動采集自行車、步行流量的解決方案專門為城市慢行系統規劃量身打造,能夠為規劃設計單位實行精細化規劃帶來增值效應。 通過這種方法獲取的可靠、有說服力的數據將會協助推進《北京市慢行系統規劃(2020-2035年)》的實施。
北京案例二:北京市2020年城市道路步行自行車系統整治項目中在北京望京區域設立非機動車流量監測點,長期監測和分析非機動車流量趨勢變化,通過采集的流量數據可以分析新冠疫情對非機動車出行的影響,2021年自行車出行較2020年有顯著提高。
年、月數據對比圖 *圖片來源于Eco-counter數據平臺
此外,在北京“十三五”城市步行自行車系統整治工程里慢行流量采集項目在玉泉路和永定路片區設置了8個非機動車流量觀測點,同時安裝了北京第一個非機動車流量顯示板,實時顯示非機動車通過流量。項目由今年4月開始運營,通過顯示屏流量顯示,到2021年10月底玉泉路地鐵站東北角非機動車道流量已經突破100萬次,日均流量為5000次。在地下埋放線圈(如圖),對通過的非機動車進行計數,線圈埋在路面下不影響非機動車正常通行。
玉泉路自行車流量顯示屏
自行車流量計數點
采集完數據后,可以自動傳輸到云平臺,在后臺自動生成圖表,將數據可視化。
通過這套設備的觀測,能夠監控道路斷面非機動車的流量。通過多年的監測數據,分析政策、天氣及道路斷面改造等變因對出行流量造成的影響。為更好的步行和自行車政策的提出、優化道路斷面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撐。根據獲取的數據,建立騎行量評估規劃建設情況體系,有效在規劃上反映出對步行和自行車存在的不合理的情況,提供規劃設計上的數據支撐。同時,交通管理部門對道路斷面的管理造成的流量變化也能清晰地反映在流量上。
步行和自行車是一個城市不可或缺的出行系統。縱觀發達國家城市的發展歷程,許多城市都經過了自行車的發達——汽車的崛起自行車的衰落——自行車的重新崛起這一發展歷程。我們看到許多發達城市的規劃理念都是在從重視機動車交通到重視公共空間、重視人的體驗上轉換。此過程不可一撮而就,需要在經濟、政策、觀念、文化、規劃、建設等不同的維度上不斷發展,從而建設更好的綠色出行城市。其中,流量設備的應用,可以視為管理部門量化全市慢行交通的重要一步。精準的流量數據報告有助于合理規劃城市慢行系統、實現高效運維和管理,從而真正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打造舒適宜居、出行友好的智慧城市。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