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理事長李朝晨致歡迎辭,他指出可持續交通是建設交通強國的必由之路,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跨界融合,增強發展動能,堅持生態優先是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
十三屆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曹健林出席本次活動并致辭,他表示交通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開端,同時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科技和產業前列的代表。
原建設部部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汪光燾教授帶來題為“數字轉型下的城市交通治理”的報告,汪部長強調數字轉型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人們理念的轉變,帶來信息化對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社會組成方式的轉變。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衛教授進行了題為“新形勢下我國智能交通的創新發展”的報告,在報告中黃院士指出智能交通創新將帶動全社會加速向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產業化和數字中國建設,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中國工程院嚴新平院士帶來題為“內河新一代航運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的報告。嚴院士認為未來的水路交通場景將會實現“岸基駕控為主、船端值守為輔”的新一代航運系統,它利用各種高技術,實現“船港貨、人機環”要素的融合和自洽共享。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區塊鏈首席科學家李頡院士帶來“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支撐智能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報告,李院士指出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做為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提供安全、可靠、可信的數據與智能支撐。
下午的全體大會中,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潘鳳明研究員,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潘璠,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東波研究員,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第二研究所所長劉衛東研究員,百度地圖總經理季永志,湖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黨委書記、總隊長蔣建湘,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馬林,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廖小罕研究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李平分別就智慧交通的低碳可持續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行業科技創新發展等議題進行了重要政策解讀與落地應用案例分享。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本年度共授獎科技進步獎38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8項;技術發明獎4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優秀創新人才獎10人,其中,優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獎7人、優秀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獎3人。當日,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光教授獲評“2021中國智能交通年度人物”。
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在活動中發布了《智能交通藍皮書: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報告(2021)》。本書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博士作序,他指出,本書匯聚各方專家智慧,以前瞻的視野研判智能交通發展趨勢,對智能交通產業體系的孕育興起將發揮著深刻且廣泛的作用,是一本寓戰略思考與發展實踐于一體的讀物。同時發布的還有《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發展年鑒(2020)》以及《2021智能交通產品與技術應用匯編》。
本次活動持續3天,共邀請了約400場高水平演講。將圍繞低碳、安全、可持續發展等關鍵詞,舉行城市、公路、軌道、水路、民航、汽車、安全、停車、能源等多領域論壇。活動還發布了大會科技論文集、《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報告》,并為先進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展覽展示。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