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車為何持續火熱?
發改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一、二線城市的停車位數為汽車數的80%,其他城市這一比率不足50%,智慧停車市場呈現出飛速的發展趨勢,由2009年的11.5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38.4億元,并且在五年內還將翻倍預計突破400億元。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足夠龐大:截至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0億輛,其中汽車2.97億輛,汽車駕駛人4.39億人,停車難影響著將近3億車主的出行生活,已成為智慧城市治理的一大痛點。
近期,廣東提出停車位缺口近1000萬,有缺口意味著有商機,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經營范圍含“停車”的企業大概63.2萬家,市場各路大小玩家之多,幾近狂歡。
筆者認為,停車市場的持續火熱原因還在于,該場景是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精地圖等高科技公司為其技術落地的重要場景。許多高科技項目在市場還沒起來的時候,由于難以落地和商用,技術很難升級迭代。而停車是民生剛需甚于自動駕駛,智慧停車在出行生態中的巨大戰略價值,以及資本的逐利屬性,令這一垂直行業的火熱成為必然。
智慧停車進入戰國時代
由于停車資源的供給、管理和服務與城市交通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并與智慧城市一脈相承,勢必成為智慧交通產業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一直以來,巨頭們的虹吸效應碾壓千行百業,智慧停車這一香餑餑自然令各路巨頭垂涎已久。簡單捋一下可以發現,早在2016年萬達豪擲15.5億元人民幣投資ETCP后,便拉開了智慧停車的戰國時代。
智慧停車行業的支付入口和大數據價值毋庸置疑,這是相當可觀的一個“數據池”。更是決定未來能否搶占智慧城市高地的關鍵之舉。因此,作為互聯網時代最后的流量入口,智慧停車吸引各路資本以股權、債權多種形式積極入局。生態整合熱度也在持續提升,充電樁、5G、智慧桿、車路協同等場景化與智慧停車的融合也被廣泛關注,并不斷有項目進行融合建設。
以阿里為例,2018年阿里旗下螞蟻金服2億元戰略入股捷停車子公司順易通,隨后阿里又領投停簡單C輪融資,傳聞金額在數億元級別。2019年阿里開始試水城市級智慧停車市場,以2329萬元完成并交付杭州城市大腦停車系統1.0版項目。2020年6月,阿里云正式發布新一代輕量化無人值守停車場服務方案——知位停車系統,并聯合旗下釘釘、高德地圖、支付寶等團隊打造“知位停車”項目。
去年騰訊2億戰略投資PP停車,曾一度引發加眾多關注。“PP停車”定位為中國智慧停車行業的“連接器”,基于SaaS服務賦能傳統停車設備行業的互聯網平臺。“PP停車”的主要功能契合微信無感支付的移動支付屬性,因此騰訊投資PP停車,除了將其作為微信支付入口和智能商圈等B端業務的補充之外,也能為騰訊的出行生態添磚加瓦。據筆者調研,“PP停車”通過合作賦能的商業模式與騰訊產業互聯網戰略高度協同,通過戰投落地讓騰訊出行服務生態布局如虎添翼。
前不久,騰訊智慧交通與出行總裁鐘翔平在騰訊生態大會上表示,行業也許不缺一個造車“新勢力”,但缺一張數字化的網。這也表明了騰訊在數字化轉型時期,對出行產業全鏈路各環節的數字化體系重構與升級的重大決心,當然也包括了智慧停車這一關鍵場景。
今年6月份,百度全資收購精英路通進一步加深其在停車領域的布局。百度地圖作為國民級的出行工具,擁有豐富的出行場景及龐大的用戶規模,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日均位置服務請求次數突破1200億次。精英路通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深耕人工智能技術在靜態交通領域的應用企業,其自主開發了基于高位視頻的智能停車解決方案及城市級停車運營平臺,公司運營有APP“天天泊車”。
基于百度導航地圖、大數據能力、視頻算法優勢、C端海量用戶,為百度自主泊車產品大規模落地鋪路。如何優勢互補,快速發展,百度發布的ACE城市級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助力智慧城市發展。
今年8月,智慧停車頭部企業智慧互通(愛泊車)宣布獲得小米集團的戰略投資,賦能AIoT智能硬件的供應鏈體系,也為其在該賽道上加速前進再添燃料。資料顯示,光2020年一年,愛泊車就完成了4輪融資,截至目前保守估計融資金額累計超過8億元人民幣。
業內普遍認為,無論是軟環境、技術端還是立法層面,要達到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完全成熟為時尚早。相比之下,與特定場景結合的自動駕駛技術更容易落地,與停車場結合的自動泊車算是一個。9月28日,華為聯合長沙湘江新區發布了協作式智慧泊車解決方案,正式加入智慧停車市場大戰。華為基于高精度厘米級視覺定位和AR、高精地圖等技術,推出的車和停車場相結合的協作式智慧泊車方案,直擊用戶出行核心痛點。
華為協作式智慧泊車解決方案的最大優勢在于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停車場停車難、找車難的問題,還可兼容提供現有智慧停車所需的安防、監控、車位檢測、車牌識別等服務,有助于提升業主、運營單位的經濟收益。并且能在未來支持AVP自動駕駛車輛在停車場內停車。
如此看來,目前智慧停車市場齊聚了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和華為等各大企業,期待能夠賦能產業,聚攏生態,塑造出全新的產業發展模式,并充分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讓城市互聯互通、相互感知、持續進化,最終通過智慧停車實現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治理。
新能源時代停車是未來方向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看似繁華的智慧停車產業卻長久以來面臨著變現難的尷尬和窘境,業內專家和各大企業都在積極尋求方法。隨著相關推動政策的逐步落實,停車運營市場的逐步完善,相信未來智慧停車市場的發展潛力還是不可估量的。
縱觀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車停車產業,將停車與充電高效的結合起來,必定是未來停車產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