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點任務方面,《規劃》提出,以交通強國示范項目建設為抓手啟動一批智慧公路建設,同步開展廣東省智慧公路建設指南編制;在珠三角區域等有條件的高速公路開展智慧高速建設。推動智能網聯與智慧交通示范區建設,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前沿探索和研發攻關、公路和城市周邊銜接路網綜合管控體系試點建設。深化高速公路ETC拓展應用,建設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等。
發展目標
到2023年,初步形成數據驅動的交通治理體系,廳數字化轉型升級初見成效。“1168”一體化數字平臺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交通運輸行業大數據應用中心,建立完備的數據匯聚、清洗、管理、應用和共享機制,釋放數據價值,輔助領導決策,推動業務創新,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匯聚率、共享率、治理率達70%、60%、50%,廳內交通運輸數據匯聚率、共享率、治理率達90%、75%、60%,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覆蓋率達20%。數據驅動優化省廳各項業務流程,打通省廳各處室、直屬單位、企業各項業務的關鍵環節,打造整合資源、優化流程、資源共享、數據可視、應用一體的數字交通運輸廳,有力支撐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
到2025年,“基礎設施數字感知、運行管理智能高效、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標準政策支撐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深入推進,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數字交通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重點開展“一夯實、三提升、三推進、一保障”(即1331)行業數字化工程,指導地市交通局、省屬交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基本構建省-市-企協同的發展格局,交通新基建取得重大進展,基礎設施建管養、公鐵水運輸市場監督治理、安全應急、政務服務、公眾出行等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轉型,新能源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入推廣、數據網絡安全可信可靠可控,有力支撐全省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
基礎設施數字感知。新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全面提升,數字交通感知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港口智慧化轉型示范達到5個以上,一線航標遙控遙測覆蓋率達到100%,航道智慧化改造達到800公里,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覆蓋率達30%,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試點10個以上。
運行管理智能高效。交通運輸行業數據治理能力有重大突破,開始逐步賦能交通應用及決策分析。開展交通運輸領域數據治理試點2個,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匯聚率、共享率、治理率達90%、80%、70%,廳內交通運輸數據匯聚率、共享率、治理率達100%、100%、95%,省廳交通運輸行業政務信息化系統遷移到省政務云率98%,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使用率90%以上,“兩客一危一重”車輛實時監控覆蓋率100%。
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進入快車道。一體化出行服務示范點至少達到6個,“一卡通”縣級及以上節點覆蓋率100%,5G技術試點示范工程5個,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示范工程5個。
標準政策支撐有力。編制印發至少10項行業/團體技術標準規范。
到2035年,全面建成交通要素感知全面、運輸服務便捷智能、技術應用高效融合、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形成全國數字交通建設典范,交通運輸數字化水平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綜合交通運輸信息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實時共享交換,交通基礎設施生態智能,交通運輸組織高效協同,交通運輸整體數字化水平進入全球先進行列。
重點任務
夯實數字交通發展基礎,構建一體化感知傳輸體系
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全面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
強化綜合運輸數字化升級,促進多方式運輸協同高效
推進安全應急數字化建設,構建跨領域應急聯動機制
深化一體化數字政務服務,提升人本便捷服務能力
推動數據治理體系建設,深化數據賦能業務管理水平
營造協同創新新環境,構建跨界融合產業生態體系
筑牢數據應用安全新防線,形成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規劃》還對新技術新業態典型應用規劃、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了規定。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