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運營模式 改善出行體驗
公交企業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提升乘客公交出行體驗,乘客出門更愿意選擇舒適、省時的公交車,綠色出行更加普及。
9月以來,廣東省深圳巴士推出“低碳綠色”“公交文明”主題車廂,選擇兩輛車作為公交出行宣傳周特色主題車廂,并通過車載移動電視打造1小時直播節目,介紹“小黃魚”、機場快線、觀光巴士等特色線路。
“最后一公里”是許多乘客頭疼的問題,今年,深圳巴士在福田、鹽田、南山、龍崗、寶安等區域開通10條“小黃魚”公交地鐵接駁巴士線路,推行“向我招招手、送您到門口”的服務模式,覆蓋了大型社區、高新園區、學校以及商業區等,真正實現“地鐵送到站點、巴士送到門口”。目前,10條地鐵接駁線路千公里客運量達到4296人次,大幅高于常規公交1231人次的平均值。
前不久的開學季,深圳巴士利用自有公交線路、公交車輛和駕駛員等資源,打造通學特色線路,為家長解決后顧之憂。結合高中學生周五回家、周六日返校,中小學生每天上下學需要接送的需求,深圳巴士開通一批校園定制線路,在深圳巴士“優點”App上增加了通學專線功能模塊,家長可通過App查看定制線路車輛內的實時情況。
山東省青島市傍海中路一直是公交線網盲區,附近企業員工、居民出行多以打車或者開車為主,盼望緩解“出行難”的呼聲強烈。針對這種情況,青島公交集團工作人員反復到現場勘查周邊道路狀況,結合道路通行條件和周邊居民客流出行特點,今年7月份開通了417路微循環高峰線路,有效填補傍海中路的公交盲區,解決了周邊居民及上班族的出行需求。
截至目前,今年青島公交集團共計開辟7條公交線,優化調整28條公交線,調整線路首末車時間32條,新增站點11處,調整遷移站點19處,重點發展“短、小、快”微循環接駁線路。
拓展智慧應用 提升通勤效率
今年5月,湖南省長沙市開通了梅溪湖至高新區兩條智慧通勤公交線路。相比普通公交,智慧通勤公交具備信號路口優先通行、預約出行、準點準時等優點。在公交專線沿線26個路口建設了智能信號機和公交專用導向車道,與路側單元完成了對接,同步開發了優先通行算法,實現智慧通勤公交優先通行功能,在道路空間資源上給予公交車最大優先,充分保障公交車早晚高峰通行路權。
據長沙市交通運輸局介紹,乘坐智慧通勤公交,較私家車按地圖推薦線路的通勤時間平均節省約27.5%,較相似線路、同時段普通公交車通勤時間平均節省約30.7%,乘客可以有效避免等車困難、堵車遲到等情況。
智能化也應用到了站臺和車輛設計上,河南省鄭州快速公交的站臺屏蔽門不僅會根據車輛紅外射頻自動開關門,還增加了防夾傷功能。而隨著島式站臺不斷增多,鄭州快速公交的車輛也從常規右側開門,更新為如今的雙側開門。此外,站臺LED車輛動態候車屏、站臺電子導乘地圖、實時自動報站等設備,可以讓候車乘客全面了解線路信息,并根據實時情況及時調整出行路線。
在智能調度方面,鄭州快速公交的車輛調度從最初的現場調度,發展到GPS智能調度與現場調度相結合,直至現在的電子路單、智能排班,實現了運營公里實時追加,發車準點率、運行正點率、作業計劃執行率等指標明顯提升,特別是作業計劃執行率以及發車準點率均達到99%以上。
上海久事公交依托云數據中心,研發了公交到站信息預報模型,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公交到站預報準確率已達95%。打開“隨申辦”“上海公交”等App或者微信小程序的“公交實時到站查詢”等功能,乘客可以輕松查詢到久事公交所轄的525條線路、4471個站點的公交車輛發車、到站時間。
加大技防投入 助力行車安全
各地公交企業不斷提升安全水平和處置能力,進一步強化安全行車管控,讓乘客乘車更放心。
截至目前,河南省鄭州公交已為65個公交場站安裝道閘95套、視頻監控攝像機970臺,基本實現了公交車在停車場站內各個環節全方位、無死角實時監控和關鍵數據采集管理。鄭州公交還建設了車輛主動安全管理平臺,開發駕駛行為檢測預警、智能防碰撞預警、盲區檢測預警、安全監控等功能,將主動安全防御統一納入車輛監測管理。
此外,鄭州公交正在試點安裝人臉識別酒精檢查儀,對駕駛員崗前喝酒現象進行智能化監管,探索實現無人值守檢測,并且酒測精準度較傳統方式也有了明顯提升,尤其對隔夜酒有更好的檢測效果。目前正在全范圍籌備推廣,計劃將在180個調度室安裝人臉識別酒精檢測儀。
廣東省廣州公交集團電車有限公司的新型無軌電車增設了親子座椅及殘障人士乘坐區域“呼叫響應”功能,親子座椅進一步提升了大人和小孩乘坐公交的安全性和舒適度,專門為殘障人士設立的一鍵“呼叫響應”,按動后能及時進行救助。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今年1月,“公交防疫霧化消毒系統”在廣州新型無軌電車投入使用,一鍵全車自動消殺,彌散型霧化消毒液30秒可覆蓋全車,2分鐘完成消殺。該系統融合了智能霧化和自動控制技術,具備無人值守、定時消毒等智能功能。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