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城市流空間 必須充分發揮交通流驅動作用
交通功能的強大在于它不僅能改變一連串社會事實,更能引起整個社會系統的變化。一個地區要想發展,交通是其出發點。交通所構筑的不同系統展現了不同的社會模型。交通系統與城市的發展存在著某種高度的匹配。交通系統是否完善成為社會進步與否的參照指數。孤立的社會系統因與外界交換渠道、交換鏈條的斷裂而走向解體。在未來流動性社會的大趨勢之下,城市的發展必須與去中心化生產相結合,與流動性社會需求的要素相匹配。
當今社會正處于流動性社會轉型階段,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正悄然改變要素流動方式。交通運輸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核心,必將與信息交互作用,成為落實產業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政府對供給和需求的調節作用逐步被數據流動所取代,大數據幫助實現了從消費者源頭識別需求,幫助生產者實現供給。自動化的交通運輸作用將逐步被強化。
未來社會是以交通運輸作為基礎的復雜流動性巨系統,要求構建一個萬物互聯、多元多維度的大數據全息感知體系。強調“城市治理”的政府將變成服務型政府,城市發展將突出精細治理、精明增長。交通運輸更加強調服務于人的出行需求和多方共同參與的可持續移動性。出行服務越來越關注出行感受,要求能夠提供個性化、注重體驗的全過程服務,對出行鏈進行一體化整合與優化。附著在數據流之上的智能高鐵、智能道路、智能航運、自動化碼頭、數字管網、智能倉儲和分揀系統等新型裝備設施,要求城市具有全息感知、全程服務特征。總之,構建城市流空間必須強調數據流和交通流作用,充分發揮交通流的驅動作用,圍繞交通流構筑城市信息流,更好地服務于人流。
強化交通流和信息流融合支撐能力建設
打通不同運輸方式、不同產業間數據壁壘,實現數據順暢流動。數據時代是一個將數據當作核心資產的時代,數據呈現戰略化、資產化和社會化等特征。隨著數據作為國家戰略資產意識的增強,各部門間的數據壁壘越來越強,交通運輸部門要協調數據間的聯通,在運輸管理領域,管理部門要強化頂層設計,以多式聯運推廣為契機,加快鐵路、公路、航空、水路數據標準建設,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壁壘,加快打造多式聯運大數據平臺,加快完善部省兩級數據資源共享交換機制,建立各業務數據資源共享交換主干通道,形成行業統一的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推動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結合交通運輸行業城市和企業發展需求,加快構建以城市交通及企業業務需求為核心的高層次、高度抽象的概念模型,加快數據中臺建設,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構建一套持續不斷把數據變成資產并服務于社會的機制,調動數據所有者的積極性,加快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部門協同、安全可靠、服務高效的目標,做到全數據流轉、全業務協同、全流程覆蓋、全過程監督、全要素掌握。
交通流的規劃要以數據流為基礎,適應其發展。交通規劃要以交通流為驅動,注重交通運輸部門自身數據與網約車、電信運營商等數據的融合校準,從數據表象研究走向內在屬性挖掘,多維度定義交通用戶社會經濟屬性,根據出行頻率、所使用交通方式,挖掘空間集聚規律,更好地進行城市內部交通布局規劃。在適當分類基礎上,根據進入城市的窗口位置(交通樞紐、重要交通通道等)分類,揭示出更多空間關系屬性,更準確地進行時空耦合,緊扣城市群都市圈交通、城市群對外交通等多種類型交通需求,更科學準確地進行都市圈、城市群交通系統設計,構建主動服務交通服務體系,以數據的流向服務交通流向規劃,不斷強化二者之間的同頻共振,實現以交通流為驅動、數據流為輔助的流動性社會,動態調整流向,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促進行業提質增效與轉型升級。
建立城市間交通大數據決策支持系統,支撐政府規劃決策、行業運營管理和公眾智慧出行服務。面向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由交通運輸部門牽頭,會同發展改革、工信、住建、公安等部門建立城市數據感知平臺,前瞻性部署未來交通設施建設標準,將智能感知與空間、交通等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部署城市感知網路,賦能城市全域感知、智能觸達、數字運營和智能決策,加快助力城市管理數據協調,用精細化數據管理城市,幫助城市管理形成新型交通組織模式和城市間管控模式,更好提升行業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為公眾出行提供精準高效服務。
運用區塊鏈強化交通流和數據流共振,提高城市交通網絡效率。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平等公開的特性,強化數據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更安全高效地與交通流實現共振。通過區塊鏈共識機制實現更加安全可靠的認證存儲車聯網數據,實現服務數據的可持續性。利用區塊鏈技術記錄車輛的信息,更好地實現車輛的共享,減少城市交通網絡擁堵。在基礎設施層,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要推動基于區塊鏈的數據交互共享,政府部門充分發揮監管職能,通過在本地部署區塊鏈驗證節點,提供共享數據驗證服務,對數據來源和真實性進行確權,推動建立數據共享利益機制,鼓勵不同部門、企業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數據交互共享中的應用,在交通運輸行業形成典型數據交互共享解決方案,促進多主體達成共識,形成高效協作的區塊鏈應用生態環境。
強化交通流與數據流的協同,推動城市治理服務轉型。未來城市將發展成為可感知、可運營、可管控、可服務的城市,核心就是要依托智慧交通和未來科技打造“四個城市”,即全息感知城市、在線推演城市、閉環管控城市和全程服務城市。通過“四個城市”的打造,構建高效、綠色、可持續的城市交通網絡,更好實現人員、生產資料和貨物自動化位移的流動化社會。結合城市大腦建設,加快形成人與路、交通工具間的溝通機制和標準,發揮云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5G、光纖、衛星等通信技術的互聯互通作用,通過對城市交通體系進行全域即時分析、指揮、調動、管理,從而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實現城市交通網絡智能化、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