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計劃新增40萬個
建設“四精五有”品質城市,解決停車難、停車亂是關鍵之一。長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停車問題,牽頭成立了市靜態交通領導小組,并由長沙市重大交通設施事務中心編制《長沙市解決停車難治理停車亂兩年行動計劃》。
“我們將通過摸清現有‘存量’,補充泊位‘增量’,提升停車‘流量’,擴大設施‘容量’,保障服務‘質量’,逐步解決長沙停車難、停車亂問題。”市重大交通設施建設事務中心主任劉巍峰說,《計劃》部署了停車數據采集、停車設施建設、智慧停車升級、重點區域治理、停車管理規范五大行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解決停車難、停車亂,補充泊位“增量”不可或缺。
《計劃》顯示,將加快停車設施建設,按照“供需統籌、逐步補缺”原則,利用改擴建、“平改立”等多種方式,逐步推動公共停車、配建停車場建設。在2021-2022年,計劃共計新增停車泊位40萬個,并按照比例配建充電樁。
具體來看,一是新建配建停車設施,配建停車泊位30萬個。二是在醫院、學校、車站、商業中心等重要節點,通過新建、改造、挖潛等措施,新增公共停車泊位5萬個。三是按照統一選址、統一建設、統一收費的方式,在全市新增路內停車泊位5萬個。
智慧停車升級盤活泊位
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關鍵在于多措并舉盤活現有停車位的“存量”。
智慧停車升級行動,是長沙盤活停車位“存量”的一大亮點。
建設系統。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長沙將加快推進“智慧停車”信息系統建設,提升智能化靜態交通管理水平。通過停車泊位信息聯網,實現全市泊位共享,提升停車泊位可達性與利用率,以此盤活閑置停車泊位資源。
搭建平臺。建設全市統一的智慧停車管理平臺,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停車設施管理和誘導信息化,方便群眾在線查詢、車場導航、快捷支付和預約停車位等功能。計劃到2022年,中心城區95%的停車場納入全市智慧停車管理平臺。
升級設備。新建、改造、升級全市停車場設施或設備。公共停車場重點發展無人值守技術,將車牌識別系統、設備物聯感知系統、遠程響應控制中心模塊進行集成,大力推行無感支付。路內停車泊位重點發展路內泊位高位視頻技術,通過安裝高位攝像頭采集車輛特征,實現自動計時計費,兼顧交通治理。
創新模式。加強分時停車、錯時停車、共享停車建設,推動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和住宅小區周邊商業、辦公等停車場夜間向居民開放,住宅小區停車場日間可向周邊商業、辦公樓宇工作人員開放。
重點區域“一點一策”治理
長沙將以醫院、學校、商圈等區域為重點,對停車問題最嚴重區域進行專項研究治理。今年3月以來,通過對全市停車數據采集,梳理出了全市重點停車難區域。針對實施重點區域“一點一策”,計劃在2021-2022年完成全市共65個重點區域停車難治理,根據地理位置、周邊環境科學合理地選用技術手段、解決方案,提高重點區域停車承載能力,市區共同制定對策、推動落實、逐步銷號。
盤活停車位“存量”,長沙還將在管理上發力。記者梳理《計劃》發現,長沙將通過強化執法管理、加強政策引導、推進立法管理等措施,提高城市停車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比如,在收費上,將出臺機動車泊位差異化收費標準,引導市民選擇合理出行方式;在執法上,強化科技應用,包括隨手拍APP、高位視頻等,實現全天候、全時段的違停管控。
劉巍峰表示,盡管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加大停車建設和管理力度,但泊位增長速度始終趕不上汽車保有量新增速度,要徹底解決停車難題,還需要市民轉變出行觀念和習慣,多采用公共交通、共享單車、步行等方式“綠色出行”。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