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權威機構預測,受龐大市場需求驅動,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市場占比將會進一步提高,2021年產業規模有望突破4600億元,到2022年,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將達到6329億元,萬億市場呼之欲出。
近日,國新辦發布去年新建5G基站超過60萬個,并透露2021年計劃新建5G基站60萬個,國家推進5G建設能夠更好的賦能千行百業,借由5G,智能網聯汽車迎來了極佳的發展契機。
業內普遍認為,智能交通系統的技術體系和標準化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能更好的發揮出城市、區域、全國一張網、一套標準的優勢。而智能交通領域需要優先考慮的是頂層設計,也就是標準先行。
智能交通行業標準的制定,一方面主要依賴國家相關機構,如我國主導的車聯網C-V2X技術標準;一方面,我國也鼓勵社會團體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鼓勵制定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團體標準。
據統計,2020年各級社會團體出臺有關交通的團體標準141項,2021年團體標準有望成為智能交通領域新的競爭領地,包括像區域城市交通協同,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中信號控制系統的協同需求、高速公路ETC擴展應用協同、高速公路與城市交通銜接應用需求等,建立起規范、高要求的行業標準。
這一年多以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交通強國、智能汽車發展戰略、新基建、十四五等戰略層面的行業相關政策,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全國各地各類智能網聯示范運營也為產業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也逐漸形成規模。
此外,在智能網聯汽車未來生態推進中,供應鏈也響應發生著變化。產業生態涉及到多領域技術的整合,包括交通、汽車、傳感器等領域,行業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跨度,如何把跨行業技術有機整合到一起,需要上下游協同推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筆者認為,標準先行,已變得更加現實和重要。
毫無疑問,車路協同不僅技術核心基礎,也是產業價值的最大承載。這在整個行業已經形成共識,其產業融合和整體協調將決定中國智能交通的成與敗。
車路協同的技術內涵在于通過“靈活的網”,將“聰明的車”和“智慧的路”以及“強大的云”互聯,強調人、車、路系統協同,通過利用多模式交通網絡與信息交互以實現區域大規模聯網聯控,這項技術是信息技術與汽車和交通兩大行業相融合的結果。
隨著5G持續演進,將實現更高效的萬物互聯,正因為萬物互聯對通信網絡有著極高的需求,大寬帶低時延,海量連接數量和嚴密覆蓋,這些都是實現車路協同必不可少的條件,也只有5G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并在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所以5G的推進進程勢必使得車路協同體系進一步完善。
總而言之,政策上,需要政府積極推進示范區建設并進行有效評估,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上,協同各部門進行標準打通,避免各部門重復投資造成浪費;技術上,需要繼續推進傳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演進與迭代;產業上,協同相關部門、企業進行協同研發,攻克關鍵技術。我們有理由相信,2021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將愈發繁榮。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