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背景下,以新興技術為基礎,以業務模型為核心,利用物理基建和數字基建的融合推動新興業態發展,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新時代的新機遇。科技浪潮洶涌澎湃,驅動車輪滾滾向前,鐵路通信迎來了數字新時代,但隨著5G-R專網和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的加快,現有承載網已經難以滿足新技術發展的需求,現代智慧鐵路系統的落地尚有困難。
鐵路通信承載網的基礎——光網絡,歷經30多年的發展,已然由“幕后”走向“臺前”,它既是底層的基礎資源,也是信息社會重要的基礎設施,人類社會正依賴著不斷發展的光網絡邁向智能化和萬物互聯的時代,光網絡的發展也在賦能下一代鐵路通信系統的建設。
烽火通信在《智慧光網白皮書》中提出,光網絡正在一步步向智慧光網發展,并對未來智慧光網的新特性做出了高度總結,即“泛在、超寬、開放、隨需”。智慧光網在提高帶寬資源和提升用戶體驗方面充分發揮網絡價值,它將在下一代鐵路承載網中承擔重要角色。
智慧光網的泛在,是無處不在的體現,未來光網絡不僅是覆蓋了移動通信網的前傳和回傳網、固定寬帶接入網、城域和骨干傳輸網以及數據中心內外部連接,還將隨著5G、云計算等業務需求,以數據中心為核心,從骨干、城域延伸至接入側,為用戶提供泛在、無縫的接入服務。
智慧光網的超寬,是光網絡發展的基石,光網絡在業務層面已支持25GE/50GE/100GE/400GE高速接口,單波傳輸速率也從100G提升至400G、600G甚至800G,WDM/OTN系統容量已提升至32T及以上,光網絡在業務接口、傳輸速率和容量上已充分具備超寬特性。5G、云計算和4K/8K/AR/VR等超高清視頻業務的開展均依賴于光網絡超寬特性的提供。未來,通過調制、接收、線路傳輸等關鍵技術的持續創新,光網絡的超寬能力仍將持續提升,滿足鐵路通信建設可持續發展性的需求。
智慧光網的開放,是能力開放、網絡開放和接口開放。一套設備的多類業務承載是智慧光網的能力開放;以數據中心為核心,實現云、邊、網之間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協同是智慧光網的網絡開放;SDN南北向接口的開放體現了智慧光網的接口開放。開放的光網絡有利于產業鏈和技術的創新,同時也降低了鐵路通信網絡建設和運營維護的成本,并可提供差異化的服務來創造新的價值。
智慧光網的隨需,是用戶可在光網絡上靈活選擇業務的承載方式、帶寬、業務的路徑和保護等級,并根據需求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和改變。光網絡的隨需特性可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務,可有效提升用戶的體驗和黏性,也必將為鐵路通信創造更多價值。
交通是物理世界的通信,通信是數字世界的交通,兩者相輔相成。鐵路行業的發展促進了鐵路通信技術的持續進步,鐵路通信技術的革新賦能了鐵路系統的建設。在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承載網技術持續演進、鐵路業務場景和需求不斷變化的多重驅動下,烽火通信將攜手鐵路客戶,共同探究面向智慧光網的關鍵技術、業務場景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充分發揮鐵路通信網,尤其是5G網絡全覆蓋、大寬帶、高可靠和低時延的技術優勢,將智慧光網“泛在、超寬、開放、隨需”的特性應用到下一代鐵路通信承載網,打造人、物與數據之間的智能聯接平臺,助力現代化智慧鐵路系統建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