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深圳)道路交通安全論壇上,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詠平發表《建設基于C-V2X、ETC-X和北斗的車路協同融合型基礎設施網絡》主題演講。以下為ITS智能交通小編整理的演講實錄(未經本人核實,略有刪減)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副總裁劉詠平
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朋友下午好,目前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智慧網聯、自動駕駛、5G通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金溢科技在這個產業實踐中的一些探索。
什么是車路協同?這是基礎設施中的一個關鍵概念。以前研究車的時候,更多的關注車本身,研究交通基礎設施的時候更多的關注交通基礎設施本身。而車路協同就要研究車路怎么協同,為未來交通,自動駕駛提供更好的支撐。所以主要是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和新的計算處理技術,把各要素進行連接、互動起來,建立一個新型、高效的、安全的智慧交通體系。這里已經是很普遍的概念了,包括了車車、車和基礎設施、車和人、車和各種要素之間的互動。為什么要提車?車是這里面最活躍的一個要素。
這些年來,國家各部委,包括各行業都出了相關的政策,支撐我們在智慧交通、智慧車路協同方面的發展。
年初的時候(2020)年,十一個部委聯合發文出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里面提出了幾大創新體系,對未來智慧網聯、智慧汽車發展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同時,國家在新基建的政策,也鼓勵新的信息基礎設施,新的融合基礎設施和新的創新基礎設施中也提出了很好的措施。交通部也出了一系列的文件,在一些關鍵的點上形成支撐。
因為通信技術、計算技術、AI技術的發展,把以前割裂的要素進行很好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將來不論是應用還是技術架構,到產業格局,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在自己所屬領域怎么面向未來進行構建。
車路協同的核心應用場景,包括車車、車路、車網的互動。不論是美國還是國內很多機構都有許多研究,利用這些新的技術,再加上本來自動駕駛基于自主式的自動駕駛,基于感知的自動駕駛,再加上協同式的自動駕駛,能夠非常好的提升交通安全。所以車路協同本身也是實現未來自動駕駛的支撐。中國的發展戰略,是以協同式的自動駕駛為主要方向來支撐的,包括在車路協同方面。
怎么從現在的狀態發展到未來的C-V2X,或者是未來更廣泛的車路協同?C-V2X是現在國內發展的特點,是基于5G。前不久R16為C-V2X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是正常的商用時間要一兩年,所以這兩年應該是比較好的通過了我們國家的很多技術實驗,來為我們探索,怎么支撐自動駕駛,支撐數字基礎設施,提供很好的時間窗。
大家都集中精力在全國示范區這方面布局,不論是華東、華中還是華北、西部地區都有大量的實驗區,很多公司也逐步介入進來。C-V2X的基礎是以5G為核心基礎的,5G NR凍結以后是以5G為基礎的,所以很大程度上是了解5G的挑戰。
5G的重點面向行業尋找機會,因為標準剛剛凍結,包括設備技術,還有中間的很多具體的應用性的技術,還要做更進一步的驗證和研發。還有大規模的驗證沒有形成,很多的應用場景,跟5G一樣很多的應用場景怎么深入,怎么把商業場景建立起來都是很大的挑戰。包括用戶、生態都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
C-V2X最典型的物理架構,我們知道有車,有路端,有云控端。跟5G的核心技術又有強關聯的地方,包括5G核心的邊緣計算,以及網絡技術、無線技術,這對自動駕駛和智慧基礎設施的支撐也會影響架構,包括計算會前置,包括無線的技術,提供更好的無線場景的支撐。
ETC技術,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基于2億多的用戶,在全國15萬的高速公路里程上都建立了廣泛的門架系統和設施。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在探索怎么利用現在的基礎設施,怎么向將來C-V2X演進,未來提供更平滑的過渡。本身ETC的發展和商業模式是非常清晰的,能不能在ETC的基礎上嫁接,形成對未來智慧網聯、智慧高速方面的支撐。
從技術上來說,ETC本身的通信能力是比較窄帶的,是比較弱的。但是也是一個完整的通信系統,所以整體的架構,包括通信架構上來說,是能夠跟C-V2X進行很好的融合的,主要是在前端的物理通道和應用方面有一些獨特性的東西。我們也提出怎么利用舊的基礎來進行創新,來形成ETC和C-V2X的融合共生。基本理念就是利用ETC比較簡單的通信能力,和C-V2X結合起來,建立一些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和新的應用。通過這種應用,從基礎的應用,逐步適用到高級的應用,用C-V2X去支撐新品種的平滑過渡。這是我們目前在探索的,合作伙伴也是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怎么利用現有的龐大的2億客戶,逐步的演進未來的C-V2X。
現在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了2億,收費里程基本上全面覆蓋。怎么基于升級現有的ETC體系,怎么升級支撐一些基礎的應用,而且這個升級要結合C-V2X,結合5G的發展進行融合,同時能夠以比較小的代價,又能夠一開始有比較好的用戶基礎,讓用戶開始適應一些新的C-V2X的應用,同時將來又能夠升級到更高階的C-V2X應用,這是我們現在做得比較多的探索,在四川、廣東的很多地方都做了實驗。
從商業模式來說,本身也是基于ETC的商業模式構建的,而且是比較輕量化的C-V2X技術,在路端是可以根據需求來進行配置。在商業上也容易形成突破。
這里提到了我們在ETC-X和C-V2X中的很多基礎,這里不是講區別,而是講怎么融合。我們在ETC-X車路協同方面,國家也表示非常希望能夠很好的利用ETC的基礎設施,我們也在擬相關的標準,怎么利用ETC的基礎,又能夠面向將來C-V2X、5G的方向來制定一些標準。
在行業方面,整個ETC行業,智慧網聯行業也在積極參與。對管理方來說也是能夠利用好已經形成的龐大用戶群基礎去做一些工作,對用戶來說,現有的設施也能夠提供 額外的服務,為將來的5G或者是更廣泛的車路協同提供了可能。因此,在行業探索的時候,還是比較感興趣的。
這里講了很多案例,跟典型的ETC-是比較接近的。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包括我們在一些車輛管理、車輛服務、特殊商業設施管理方面都做了探索。
今天也提到了北斗,大家知道車路協同的核心是基于位置通信的,對位置的要求是基礎能力的要求。北斗本身助力基礎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行業中也做了很多探索。包括做收費系統的探索,一些地方運營商也在開始考慮是不是利用北斗結合ETC做一些應用,包括做一些保險和商業的應用,我們公司都有所探索。在智能駕駛方面就不用說了,因為本身是作為位置,是車路、智慧基礎設施、自動駕駛、智能駕駛的很基礎的要素。在收費應用過程中,北斗的應用也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在新的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對位置的訴求,因為所有的服務都是基于位置建立起來的。把ETC和北斗很好的融合各個不同的特點,也是比較好的機會。
從我們在這個行業的探索來說,更多的是以市場為導向,怎么更好的為客戶服務,建立可持續的,從現在到將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我主要的分享就是這些,怎么基于現在的基礎走向將來,謝謝大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