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城市停車依然是交通基礎設施中的短板弱項。據悉,去年全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過億項目共計29個,其中城市智慧停車類項目有10個;今年上半年在市場需求整體下滑的背景下,資本和政府還在積極投資建設停車場項目,可見智慧停車依然是新基建語境下的重點領域。
智慧停車這個行業比較特殊,由于停車場的車位整合困難、資本需求大、生態建設不完善等特性,必須通過硬件+軟件的系統對停車場進行信息化、標準化、聯網化改造,因此行業門檻很高。近年來,盡管入局停車業務的企業很多,但伴隨著投資熱潮來去匆匆,大多數企業沒有真正實現區域停車場的全覆蓋,智慧停車行業呈現出大起大落之勢。
高成本投資阻礙了智慧停車行業的發展。要想運營好一個停車場需要投入非常大的人力、資本和時間成本。
首先,需要線下與停車場溝通,達成智慧改造協議,然后進場布置智慧停車系統,進出場設備和維護等物理器材,其中涉及不同產權的溝通成本。從這個角度來看,智慧停車面臨高昂的生態建設成本,長期的改造過程使得智慧停車難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占領市場,最終也沒有產生規模效應,也就難以吸引用戶買單了。
車場存量優勢凸顯
總體來說,多數智慧停車企業只具備滿足單一需求的服務能力,而相對具備生態建設和運營能力的企業,才能夠在市場競爭中夠脫穎而出。
智慧停車領域最早的上市公司捷順科技,由于深耕停車領域20多年,在資金實力和品牌效應上都遠超同行,在技術和服務方面都有先發優勢。據深圳市捷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昭林介紹,截至4月30日,捷順科技的捷停車已在全國229個城市實現場景覆蓋,智慧聯網車場近12,000個,涉及車道數約46000條,車位超450萬個,累計用戶數超過1,500萬,線上日交易訂單突破130萬筆,線上日均交易金額1150萬元,各項數據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據了解,目前企業的競爭首要任務是占領更多的停車場資源,捷順科技憑借其前瞻性的目光和強大的存量優勢,在綜合實力上一直遙遙領先同行。如今智慧停車行業正處于發展期,在許多地區的智慧城市建設還處在數據平臺層面,沒有有效接入城市居民的活動場景,靜態交通層面還有許多互聯互通的工作要做。智慧停車平臺作為連接器、轉化器的效應會被放大,企業能夠充分構建場景,打通線上線下精準對接,將為智慧停車探索出最為清晰的商業路徑。
許昭林表示,捷停車將攜手更多的生態合作伙伴實現產業互聯,構建智慧停車物聯網平臺,實現智慧停車多平臺互通、多場景互聯的生態化發展,在智慧停車的領域上不斷探索新的開放共贏之道。
ETC+停車 智慧停車新方向
近年來政策圍繞ETC推廣痛點對癥下藥,包括完成ETC全國聯網、拓寬應用場景、鼓勵車載設備免費安裝和通行費優惠等措施,促進ETC的推廣發展。
雖然目前ETC在高速之外的場景,車主的普遍使用頻次并不高。但在城市ETC市場,交通運輸部出臺政策進一步明確要持續深化ETC拓展應用,為車主提供基于ETC的服務,這將產生龐大的市場需求。
ETC停車場將會形成一個全新的百億級新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加入到ETC停車場的競爭當中。
這對于擁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及服務渠道的大型廠商來說更加有利,偉龍金溢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最早開展ETC+停車業務的企業,早在2013 年就開始布局停車場場景。偉龍金溢今年將憑借多年的技術實力和項目經驗加快推動ETC在停車場的應用和在無感加油市場的應用,實現規模化市場。
作為智慧交通領先者,金溢科技在實現車聯網、智能車路協同的融合創新上做了深入的探索,這些前瞻性儲備也讓金溢科技在如今的車路協同V2X領域里擁有高度壁壘。
據了解金溢科技將全面布局ETC+和ETC-X。ETC-X致力于數字化交通的深化和融合,打造聰明的車+智慧的路,助力智能網聯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網聯交通系統以及MaaS平臺服務的生態構建,實現“讓交通更智慧”;ETC+致力于ETC,拓展路域、車域、城域、場域的多個應用場景,打造ETC智慧停車、ETC無感加油、ETC充電等智慧車生活,實現“讓生活更簡單”。
此外,車載終端費用對于后裝車型來說,是ETC推廣中繞不開的一個環節,2019年ETC 用戶的高速增長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綁定車主銀行卡的業務推廣,但今年以后是不是還存在這樣的窗口紅利就不好說了。
目前交管部門對于ETC車載終端的要求,還沒有對車牌要求那么嚴格,隨著機器視覺及視頻AI技術發展被應用于智慧交通領域,視頻AI技術具有直觀、細節豐富、應用場景廣闊、無需用戶端設備安裝等優點,相對而言,這些也是ETC技術無法解決治理車輛違章的短板。
總之,ETC的迅速發展將會打破停車行業的原本思路,在技術的推動下,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新一代智慧停車競爭格局,比拼更多的是企業在眾多同行中保持的綜合實力。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