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歷年來,兩會都是政策信號集中釋放的平臺,作為中國決策的重要平臺,兩會也為完善相關制度提供了重要契機。今年非常時期的兩會,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遲兩個多月,昨天在北京召開,尤其受到各方關注和期待。
筆者就關注到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今年兩會提交了智能交通相關提案,他認為,交通在GDP當中占比較大,推動智能交通的發展,能夠對中國的經濟起到明顯促進作用。誠然,GDP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交通強國戰略下,聚焦新基建,智能交通對國家經濟的作用毋容置疑了。那么,除了GDP ,智能交通還有什么值得關注嗎?
關注交通體驗:發展綠色交通
在我看來,交通包含航運、海運、公路運輸、客運和貨運,無論是新基建還是舊基建,都屬基礎設施范疇,智能只是一個定語,代表了安全、高效、便捷、有序等等人們對交通運輸的美好向往。
人們對綠色交通充滿向往,誰都想世世代代看得見藍天綠地的風景,交通規劃與建設,也必須落實于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上。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城市交通在政策制定、設施規劃建設方面普遍存在重視小汽車交通,忽視步行與非機動車交通的傾向。近年推出了共享單車、斑馬線前行人優先、公交優先專道等一系列舉措發展綠色交通,交通治理方面也更重視公平與可持續的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車方式,更重視以人本的服務意識提升。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也是智能交通的價值回歸。
目前,交通擁堵幾乎是每個城市最難解決的難題。在效率至上的現代人眼中,擁擠、堵車、尾氣污染等都是基于人們出行需求與城市公共資源之間的極度不匹配造成的。
把綠色交通作為交通發展戰略舉措,是十三五期間的要求,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綠色交通,目前雖然尚存基礎設施短板,但國家有關法規,政策,標準不斷的強化和完善,最近針對貨運平臺的《關于充分發揮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作用支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實現對物流的降本增效有信息化管理,讓客運更綠色;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推動“零換乘”,公交優先、農村客運的戰略,這些舉措看得出我們國家對環境成本、可持續發展、服務業價值回歸等這些層面做的努力。
人文關懷:交通是全國最大的服務業
那么什么是智能交通 ?如何推動智能交通服務的應用?如何健全監測預防交通事故發生?如何強化運輸系統的效能?如何促進物流客流運輸產業的發展?
無可否認的是,智能交通發展了這么些年,尚未達到智能的目的。現代人高效便捷的出行需求,背后一定是基于安全的交通體系,對于應急調度、不良的天氣和有危險的路況,還真的需要整個智能體系的強力支撐。
在剛剛過去的疫情應急,在公路、高鐵上,在大街小巷里,司機師傅、外賣小哥逆行奔走,全賴有無數交通人默默受值,才扛過疫情這劫數,為生命打開通道,為復工復產提供基礎,為家國前行保駕護航。交通是國家最大的服務業,交通人全年無休的在第一線守護人們的每一次旅程。
30年規劃:交通乃強國之百年基業
昨天,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接受《央廣會客廳》欄目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1-2050年)》(下稱《規劃綱要》)已經有了初步研究成果,擬于年內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后印發,與《建設綱要》共同構成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綱領性文件。
這是我國首次編制30年的交通規劃,而正因為交通是強國之基,國家才自上而下的大力發展新舊基建,通過創新科技的導入,降低事故發生率,這有賴于安全管理系統的建立,和交通人員嚴謹的日常工作,更仰賴于就人們的安全意識。
在未來的交通,通過智能交通系統的高質量發展,跨界融合多元發展,大數據、增強預警機制、串聯海陸空,建構車聯網,加強交通運輸的產業產能合作,在30年規劃的指引下,以整體路網帶動土地空間的規劃,路將不再只是路,而是建構車聯網的神經。
而當交通有更順暢的轉乘和接駁,低碳減排是關鍵,未來也將有更多綠色交通工具和完善的交通運輸設施,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云端,大數據,物聯網,以及5G,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等科技賦能,未來的運輸服務帶來無限可能。讓交通強國走在世界前沿,為人們創造更有溫度的交流。
當然,本著人本出發,智能交通系統從來都不只是硬件設施的創新治理,而是從照顧弱勢群體的服務思維出發,未來交通將更人性化更溫暖,從交通工具設計到城市道路設計都將往人文、友善方向發展。
我們如此期望,轉型和創新將是未來智能交通更重要的事情,關鍵趨勢都將創造更為蓬勃大智能交通科技產業,也將大大改變人們的交通體驗,提升國家競爭力,最終達成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