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指出,針對車聯網產業發展技術現狀、未來發展趨勢及道路交通管理行業應用需求,分階段建立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
到2022年底,完成基礎性技術研究,制修訂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等領域重點標準20項以上,為開展車聯網環境下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車聯網城市級驗證示范等工作提供支撐;
到2025年,系統形成能夠支撐車聯網環境下車輛智能管理的標準體系,制修訂道路交通運行管理、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等業務領域重點標準60項以上。
與此同時,《建設指南》的各項規定也再一次引發了行業關于車聯網發展現狀的討論:我國車聯網技術究竟發展到了什么程度?《建設指南》又將為車聯網產業帶來什么?采訪過程中,業內無人駕駛技術專家表示:“與此前相關政策文件相比,此次《建設指南》提到的內容更加細致,從市場端進行了指導責任劃分,明確了具體標準,這將更好地保障技術的落地和智能車輛的管理”。
《指南》中提出三項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統籌規劃。加強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頂層設計,基于《國家車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結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實際,科學確定發展重點領域,合理規劃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結構,滿足車聯網產業發展需求及車聯網環境下車輛管理需要,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強化以車聯網科技創新為動力,推進科技研發、標準研制和服務公安機關交通治理能力、服務群眾能力跨越式發展,提升車輛智能管理標準化水平,加大標準實施、監督和服務力度,提高標準化效益。
三是堅持實戰引領。堅持突出重點、急用先行的原則,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切入點,以保障車聯網技術落地應用為著力點,以提升車輛智能管理能力為落腳點,優先制修訂保障車聯網城市級驗證示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等工作的相關標準。
聯網的構想最初源于物聯網,即車輛物聯網。是汽車、電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運輸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是全球創新熱點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大力發展車聯網,有利于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構建汽車和交通服務新模式新業態,促進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發展,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事故發生率、節省資源、減少污染、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盡管行業內對于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智能汽車之間的區別一直保有不同意見,但都需要車聯網作底層技術支持。而對于市場整體發展來說,車聯網就像是神經系統,保證信息和指令的實時傳遞。而自動駕駛大腦則是接收外界信息、控制自動駕駛車輛,都是智能網聯汽車的一部分。三者相互獨立,又互相促進。
近日,相關報道顯示,我國將調整公路工程附屬設施規劃和建設,以更好地支撐車輛部分或完全自動化運行。這意味著,已經進入產業化前期的自動駕駛,將在硬件和軟件上進一步得到支持。
標準體系與產業需求對接協同、與技術發展相互支撐,能夠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