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中國交通發展史上輝煌的一頁,去年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發布,夯實交通強國戰略。從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頻出,新基建思潮引領、智慧城市建設進程提速、5G新興技術落地,政策和技術的強大支撐,都在助推交通行業進入高速度高質量發展新周期,2020年,將是智能交通行業向交通強國正式邁進關鍵之年!
基于“十三五”智能交通行業政策紛紛出臺的利好影響,公路、鐵路、城軌、水路、航空基礎建設將進一步加快,交通運輸市場快速長的態勢仍將繼續。對此,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依托政府資源,受邀各級政府主管部門、地方行業協會,聯合交通運輸產業鏈中的領先企業,憑借中安傳媒集團內強大的媒體陣容,在全國牽頭開展一場跨區域大型活動——智慧交通整體解決方案交流會,簡稱“交通安全萬里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萬里行活動以“創新管理模式,建設交通強國”為主題。2020年正是智能交通創新之年,雖然疫情讓所有行業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各類的展會相繼延后,甚至取消,但恰恰也是因這場席卷全球的公共危機給行業帶來了飛速發展的契機,政策、市場、技術——創新的三要素俱全。隨著新基建在各地的快速響應、5G的落地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使得2020年智能交通行業最為耀眼!
近年來,交通運輸系統安全運行的智能化保障將重點集中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分析事故成因、演化規律、管控策略以及主動安全技術,從人-車-路協同的角度實現交通安全防控一體化,行業的創新、融合發展勢在必行。
此次萬里行計劃用一個月的時間走完一條線路,踏足全國5個重點城市,輻射周邊10多各城市,以多點位,高密度,近接觸的方式打造新型智能交通發展模式,攜手行業優秀代表企業,共同推進全國智能交通供需平臺一體化,為政府、智能交通廠家、工程商、集成商搭建一個交流平臺,從而做出更好的智能解決方案,促進社會各界對智能交通技術與產品的廣泛認可,提升智能交通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1、西線城市:
海口-貴陽-重慶-鄭州-石家莊
2、東線城市:
廈門-長沙-南昌-南京-天津
3、粵港澳大灣區城市:
深圳-廣州-佛山-東莞-珠海
以上為暫定城市,主辦單位將根據企業反饋意見,調整線路城市,以最終確認線路為準,出行時間為下半年,具體時間待定。
2019年首屆交通安全萬里行獲得圓滿成功,受到各方一致好評,從而為2020年第二屆交通安全萬里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深圳:已形成一定規模的上市企業部落
在智能交通行業內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中國智能交通看廣東,廣東智能交通看深圳。”深圳智能交通產業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優勢和企業“上市部落”。
廣州:大數據引領交通運輸轉型升級的新階段
廣州提出了建設廣州市智能交通大數據中心,該中心包括大數據公用子平臺、骨干光纖通信網絡、交通云計算服務子平臺三部分。為交通運輸企業和出行者、社會公眾提供準確、有效、全面、可靠的交通信息服務,從而實現交通運輸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將其打造成廣州市交通出行綜合信息服務品牌,拓展其經濟效益和品牌價值。
武漢:大力推進智能交通建設,已初見成效
武漢運用先進、科學的技術手段是建設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的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據,湖北強化政法智能化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智能交通建設。2017年,湖北“雪亮工程”省級共享平臺在全國率先實現互聯互通并與國家總平臺對接,宜昌市、咸寧市、黃岡市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支持城市。目前,湖北全省視頻探頭總數已達203萬個,“雪亮工程”的建設和應用初見成效。
濟南:頻頻祭出“黑科技”讓路口革命有理有據
近年來,山東省圍繞如何讓大數據真正應用于交通的智能化乃至整個智慧城市的建設,如何借助大數據和智慧交通的應用進一步提高管理效能做出了成功探索。科技是勤務轉型升級、減輕民警勞動強度,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有效手段和時代利器。新形勢下的交通管理和秩序整治,單單靠人力、靠傳統的人海戰術,不僅成本高、見效慢,而且難以管長遠。因此科技創新、智慧交通就成為了治理交通的利器。如濟南交警從去年便掀起了一場轟動全國的“路口革命”,濟南交警科研所頻頻祭出令人驚嘆的“黑科技”。
合肥:讓智慧交通更智慧,我們一直在路上
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運用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產品和方案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成為了業界共識。近年來,安徽省公安廳交警總隊緊緊布局以及省廳黨委“智慧皖警”工程決策部署,大力推動全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設應用,公安交通管理執法服務能力水平明顯提升,全省道路交通形勢持續安全平穩有序。
萬里征途,攜手同行。2020年再次揚帆起航,拉開第二屆“萬里行”的帷幕,敬請社會各界再次給予大力支持和踴躍參與其中。讓我們攜手共進,積極參與交通強國建設,為我國智慧交通產業的進步與發展共同努力!
欲了解活動詳情,歡迎來電咨詢
聯系人:李霞 0755-88309181、 13360064061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