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智慧燈桿雖正處于行業風口,但也存在不少局限性。由于其相關政策和行業標準不明朗,市場需求不明確以及盈利模式不明晰等問題,導致多數企業難以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保障不夠完善,標準不統一。路燈需要滿足最基本的節能照明需求,其次還有環境監測、視頻監控、交通信號,緊急呼叫、充電樁、微基站等,涉及氣象、交通、城市建設、廣告管理等不同領域,業務的溝通協調極為復雜。此外,智慧燈桿建設周期長,落地難,很多企業對智慧燈桿的投入保持謹慎。
目前照明行業流行的“智慧路燈”一般是利用路燈桿作為載體,把與路燈毫無關系的各種功能安裝在路燈桿上。而城市照明管理部門為,這種所謂的“智慧路燈”只是多了幾種與已無關的功能罷了,與“智慧路燈”無關,叫它“多功能燈桿”較為合適。
多功能路燈桿的主業是功能性照明——路燈,路燈桿上安裝的附加功能有交通監控、公安監控、污染物監控、大氣質量監控、氣象、醫療救助、WIFI、廣播、信息屏、充電樁、大數據采集等載體,這些載體必須在確保道路照明安全運行的前堤條件下安裝,因為路燈照明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其它都與城市的管理有關,這正是我國正在構建的智慧城市所需要的。但這種產品本身沒有技術創新,只是將各種技術整合在路燈燈桿上的一種模式創新。
這種形式充分利用了路燈桿在城市中無處不在的優勢,資源共享,以路燈桿為載體,互聯互通,為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加快反應速度提供了手段。但這些功能與路燈無關,并不能說明這就是“智慧路燈”,因此,多功能路燈桿并非“智慧路燈”,要讓多功能路燈桿融入到智慧建設和應用中來真起到智慧路燈的效果,要注意一下幾點。
智慧燈桿功能設置要因地制宜
要根據城市的規模或場所,合理的配置各項功能,例如中心城市與地級、縣級城市的配置有所不同,不同場景所搭載外設類型和數量也不同,比如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公園,景區就不能配相同的外設。城市中擁堵的道路上不宜帶充電樁,也不是每根路燈燈桿上都必須裝交通監控、污染物監控、大氣質量監控、氣象、醫療救助等功能。需要根據每種功能的自身特點、應用環境、范圍等結合實際情況再做量身定制,廠商并不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一味地向建設方推銷大而全,事實上華而不實、應用價值不高的功能。
智慧燈桿應用推廣要循序漸進
目前城市照明管理由建設系統或供電部門的管理機構進行專項管理,管理職責明確。但多功能燈桿中的許多功能歸屬于公安、交通、電訊、醫療等許多行業,這會涉及到各個部業利益及日常運行、維護管理等職責,運營商與涉及的不同部門之間關于業務的溝通協調,是否能達成一致也是個問題。除非智慧路燈得到強大的背景支撐,才能做成完整的解決方案,比如建立智慧城市的整體方案,將智慧路燈作為新區的一個創新亮點,在一條路上進行部署,如此是可行的,但是老城區改造,或者不發達地區有些地方的應用仍會是問題。
有部分城市路燈充電樁試點案例,因路邊的停車位時常被非電動新能源汽車占用、以及停車位收費過高等,也時常導致其路燈桿上帶有的充電樁的使用效率的不高等問題,收益也尚未達到盈虧平衡點;另外由于路燈工種的單一性,養護隊伍只能滿足常規道路路燈的養護,對新型的智能路燈缺少必要的養護管理經驗。
此外,路燈作為道路配套設施,日常報修避免不了,由于智能路燈涵蓋多項功能,涉及眾多專業領域,養護隊伍面對突發故障也難以作出緊急處理,容易造成安全隱患。這些問題無形中為路燈的日常管理養護增加了難度。后期需要有一支專門的智能路燈養護隊伍,由涉及燈桿內的各設備廠家進行培訓,使養護隊伍能夠掌握各模塊的基本檢修養護技巧,便于日常的管理,這勢必增加了管養成本。
簡而言之,誰來用,誰來建,誰來運營是個巨大的問題。因此多功能桿推廣過程中勢必要厘清這些關系主體后,才能更好地推進,以免為后期維護運營時產生麻煩。建議多創新,開放共享,多方合作,先期試點,在示范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汲取經驗及可復制之處,同時與城市的規劃相配合,適時而動,逐步推進。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