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演講實錄。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府宇
我今天的演講主題是《基于汽車電子標識的城市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大家先看下這個題目,汽車電子標識是一種技術,可用于解決城市停車管理的問題,“智慧”是達成的效果。在我看來,智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管理上來說,更加科學和高效;另一方面是對群眾來說,停車更加便捷,體驗更好。
我的演講分為五大塊:
一是背景及意義;
二是需求及面臨的挑戰;
三是應用電子標識的可行性;
四是智慧停車管理解決方案;
五是創新停車治理模式。
為什么會有停車難的問題?本質是供需矛盾關系。
城市停車治理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規劃、交通、交管、城管各部門,組織起來難度很大。同時又關乎群眾的切身利益,每位車主都會涉及到停車難的問題。
國家高度重視停車管理的工作。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已經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今年4月份,公安部交管局在西安針對停車專門召開了“全國城市停車治理工作的現場會”。各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停車管理政策,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基本上都制定了停車管理相關政策。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指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工夫。停車管理作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也可以從這三方面來下工夫。
● 需求一 科學規劃增加停車位供給的需求
1. 我國城市停車泊位供給缺口大,按照標準,城市停車泊位應為機動車保有量的1.1倍以上,但是國內城市的比例普遍不到1:1,缺口超過6300萬個。
2. 城市停車泊位配置不合理。配建停車位不足,盲目增加路內停車位,造成交通梗阻。
3. 停車管理機制不健全,因為停車職權涉及到住建、規劃、交通、發改、城管等多個部門,容易造成邊界不清。
因此需要更精準的車輛數據源,為科學編制城市停車規劃和健全城市停車管理機制提供依據。
● 需求二 提升停車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目前手段采集的停車車輛身份信息不精確。停車1.0時代采用人工登記的方式,2.0時代是領取IC卡,3.0時代是視頻識別車牌。二是城市停車基礎設施信息不完善。三是城市停車數據信息不互聯互通。四是城市停車信息服務不到位。以上都對更精準采集停車車輛身份信息,并建設城市級停車信息共享服務平臺產生了需求。
● 需求三 提升停車執法技術水平的需求
目前交警的路面巡查手段比較傳統,一個是民警巡邏,二是執法車攝錄,三是監控設備抓拍,以上對及時發現車輛違?,F象和多種技術手段融合應用提升執法水平產生了需求。
● 需求四 實施差異化的停車收費政策的需求
一是差異化停車收費政策缺乏數據支撐,分區域、分時段、分路段要采用不同的收費標準,都需要數據支撐。
二是停車收費方式比較傳統,停車1.0時代,人工收費成本比較高、還有資金流失的情況,2.0時代領取IC卡的方式,車卡分離,沒法通用,3.0時代視頻識別號牌,容易識別錯誤,且無法甄別假套牌。
三是傳統的停車支付方式存在安全風險,通過號牌識別易出錯。掃碼支付也存在安全風險,可能會掃碼到偽造的二維碼。以上環節都對車輛身份的唯一性有需求,必須通過車輛的“身份證”來進行支付,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 需求五 提升群眾停車和出行體驗的需求
一是停車位信息很難獲取,訂不到車位、找不到車位。
二是停車支付體驗比較差,到閘機的地方還是要減速或者是停下來拿卡、繳費,停車卡和各停車場的APP也不通用,每到一個停車場又要掃二維碼、下載APP,很不方便。
三是支付的不安全。以上對車輛信息共享、無感支付、安全支付等都提出了需求。支付體驗最好的是一卡通用、無感通行,同時又能保障資金安全。
綜上,我們總結了停車管理面臨的六大挑戰,這里不一一贅述。現在可以采用汽車電子標識來解決這些問題。
汽車電子標識基于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汽車的“身份證”,大小跟名片差不多。標簽里有一塊國產化芯片,具備唯一的ID號,存儲有號牌號碼、車輛類型等公開可見信息,安裝在汽車前擋風玻璃微波窗口的位置。
電子標識有幾大技術特點和優勢:
一是準確識別,不易受環境、光線、天氣等因素影響,識別準確率100%。二是一車一卡,防拆卸,防轉移。電子標識由陶瓷封裝,拆下來就會碎掉,確保了標識的唯一性,車輛身份的唯一性。三是不用供電、免維護,使用壽命長。四是性能優,靜態識讀距離大于30米,200公里以上車速可識讀。此外產品、標準都是國家自主知識產權,芯片也用國密算法加密,安全性高。
電子標識的工作原理是射頻識別,貼了標簽的車經過識讀基站范圍內就可以被讀到標簽內的信息,并傳到后臺開展各種關聯應用??赡苡欣习傩諘?,貼了標簽會不會有隱私泄露的問題?其實不用擔心,因為標識存儲的是車輛的信息,沒有車主的信息。同時這些信息(號牌號碼、車身顏色)都是公開可見的。此外芯片是加密的,存儲和傳輸過程都是加密的。此外芯片本身是無源的,不主動發射信號。因此電子標識系統是非常安全的,不用擔心隱私泄露的問題。
我們認為電子標識和視頻識別是融合應用和優勢互補的關系。電子標識是身份ID和車輛屬性的數字信息,視頻識別是圖像特征信息,雙基識別可以優勢互補,確保精準安全。
智慧停車的基本概念是各類高新技術融合應用,解決停車管理的問題。
電子標識相當于是車的身份識別,核實和快捷支付的入口,是一個ID號,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停車場的組網、指揮調度、快捷支付,通過移動通訊技術,車主可以獲得車位信息,尋找附近停車場哪里有空位,也可預約停車位。最后通過云計算技術,對停車場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就可以實現指揮調度和資源調配。
我們認為未來將跨入智能停車4.0的時代。一是實現自由流的進出,甚至可以不要閘機,提升用戶的體驗。還可以綁定微信、支付寶等做無感支付。另外是廣域停車管理,實現真正的一卡通,最終提升車位資源的周轉和利用率。
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硬件,為每輛車安裝標識,在停車場的出入口布置識讀設備,再加上其他的停車信息采集設備,包括視頻、車位傳感器等。軟件系統包括城市停車管理信息服務云平臺、停車場等業主單位的客戶端軟件,還有車主的手機APP。
系統的作用和優勢,C端相當于一卡通,可以無感支付;B端是無人化管理,同時精準計費、減少損失。提升識別率,共建停車平臺,創造新的商業價值。G端可以實現分區域、分時段、分類監管,獲取精準的車輛數據、車輛OD數據,可以使停車泊位的規劃更加科學,保障差異化的收費措施,豐富停車執法的手段等。因為電子標識是國家標準,所以每個停車場如果都裝了,接口是統一的,數據格式是統一的,極大方便信息共享,加密系統也保障了信息安全。
下面是停車泊位的分類,大家可以參考。
● 建筑配建停車位;
● 社會公共停車場;
● 道路路內停車位。
第二個是設置原則,建筑配建停車位為主,社會公共停車為輔,道路路內停車為補充。
下面有一個路內停車的解決方案,因為射頻可以定位車輛的位置,只要路段的兩端裝上識讀設備,就可以提供車輛的身份和屬性,同時計時收費會更精準的,再通過視頻監測車位的占用狀況,車輛的外觀特征,違停的取證等等。
城市級停車管理方案分為兩大塊,一個是信息的采集,另外一些停車場出入車輛的數據、時間的信息;三是停車場的基本信息,當前的車位信息、收費信息,四是執法車輛的數據。這些數據都匯總到一個城市停車大數據平臺上;開展利用信息發布、停車態勢預判、停車有道,停車信息共享、車位共享、出租,車位置換、利用,為科學規劃車位設置和差異化收費提供依據,另外執法車輛、拖移車輛調度。
我們認為一個多元化的停車治理模式是很重要的,首先有政府的政策支持,社會資本為主。如果有一個城市級的城市平臺運營商為主體,再融合一些汽車管理公司,再加上支付渠道的公司,汽車后服務的公司,組成一個生態圈。讓群眾真正的享受智慧車生活需要群策群力。
智慧停車的新時代,數據共通、共享,共聯,機制是共商、共管、共治,提供精細化管理和點對點的服務,最后充分利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的新技術。
謝謝大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