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況精準指揮交通
臨近周末,晚高峰提前來臨,石馬河立交往雙碑大橋方向車輛逐漸增多,擁堵逐漸延伸到柏樹堡立交。
此時,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城市交通研究中心的顯示屏上,交通信號失衡監測系統立即發出了預警。
值班民警第一時間獲悉了預警信息,立即將該信息傳導到了交巡警總隊指揮大廳,再由指揮大廳將該信息傳導到相關交巡警支隊。
交巡警支隊獲得信息后,一方面調集附近民警前往指揮交通,另一方面,通過實時調整紅綠燈時間的方式,增加綠燈通行時間,緩解那個區域的交通壓力。
自動導航躲避擁堵
作為重慶城市交通的“大腦”,城市交通研究中心還有其他重要的功能。“比如全市交通堵點預警、一周交通信息分析等。”
堵點預警和交通信息分析,可以直觀展現全市所有道路的通行壓力,除為相關部門規劃道路建設提供參考外,交巡警總隊還定期對外發布相關預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避讓擁堵路段。特別是與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導航軟件合作,將全市實時道路擁堵數據與導航軟件對接。當市民要通過擁堵路段時,導航系統將對市民發出提醒,并為市民規劃一條相對來說不那么擁堵的線路,供市民參考。
公安交管部門還與導航軟件合作開發了推薦停車位等實用功能。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針對洪崖洞景區停車位緊張這一情況,公安交管部門提前通過導航軟件向自駕游客智能推薦周邊空余停車位,在減少出游停車等候時間的同時,也有效緩解了景區周邊的交通通行情況。
科學布局公交優先道
去年,重慶市大力推進公交優先道建設,建成公交優先道105.4公里,路段覆蓋主城各區,取得了公交運行速度提高48%,日均客流量增加2.2萬人次的效果。
據了解,主城區公交車輛保有量僅占機動車保有量的0.6%,卻承擔著約45%的機動車分擔率、日均500萬人次市民出行的任務,建設公交優先道在早晚高峰保障公交優先通行,是解決市民交通出行的迫切需要。
那么公交優先道應規劃在哪里,以什么形式更好呢?“智慧交通”大數據幫了大忙。
重慶市公安局交巡警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在規劃建設公交優先道時,根據橋梁、隧道等具體地形特征因地施策,并通過交通大數據分析研判,對每條公交優先道的交通組織進行針對性設計。“比如在黃花園大橋、長江大橋等處,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知道這些橋梁擁堵有一部分原因是變道造成的車輛通行速度下降,因此我們采用‘公交車道+定向車道’交通組織措施,提高通行效率20%以上;在四公里立交至茶園段通過采用‘定向車道連接公交車道’的交通組織措施,交通運行明顯好轉,平均車輛通行速度提高幅度達23.4%。”
該負責人介紹,為有效提升公交優先道通行效率,針對重慶獨特的道路特點,公安交管部門全國首創運用了多車道匯入信號控制、定向車道控制技術、共享位移轉換道等新型交通組織,在保障公交優先的同時,注重提高道路整體通行效率。
今年重慶市將繼續推進公交優先道建設,將更多新科技運用到日常交通管理中。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