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用于作為汽車電子標識(又稱電子車牌),是一種將普通車牌與超高頻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相融合,形成的車輛唯一的電子身份證。 這項全新的技術改變了現有的車牌信息采集方式,并與交通管理集成平臺相融合,能滿足公安交警“實時監控、聯網布控、自動報警、快速響應、科學高效、信息共享“的要求,并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的交通管理。
RFID作為交通信息采集方式的技術特點
射頻識別流程與信息采集方法
RFID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為:標簽進人磁場后,接收讀卡器發出的射頻信號,憑借卡內內嵌的線圈以及外部的電感與電容產生振蕩從而獲得能量以發送出存儲在芯片中的產品信息(無源標簽),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有源標簽),解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統進行有關數據處理。
通過RFID進行交通信息采集方法主要包括:
● 車輛在車窗正上方貼汽車電子標簽,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的平交路口增設RFID基站,包括固定基站、手持基站和車載移動基站等。
● 依托已有的警務工作站和交通違法信息采集基站系統,建設RFID技術與視頻技術有機融合集成的“雙基識別”型汽車信息采集系統。所以信息采集系統中除汽車電子標簽和讀卡器外,還有視頻監控設備。
與其他采集技術比較
在傳統交通管理集成平臺建設中,交通信息采集和處理是集成平臺主要需要完成的功能。而交通信息采集和處理過程中,已經有一系列的交通檢測技術得到了應用。如感應線圈、微波、視頻、浮動車、號牌匹配等,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以RFID技術作為交通信息采集方式日益發展,并以其信息采集的獨特性越來越受到重視。
傳統的交通數據采集技術側重于對交通流信息的采集,對單個車輛信息的關注來說不高,雖然個別方法如車牌匹配技術考慮到了車輛的識別信息,但識別受到圖像處理技術和復雜交通環境的限制,仍需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加以完善和提高。而物聯網技術,特別是以RFID技術為代表的車聯網技術發展,為單- 車輛特征數據的采集奠定了技術基礎,使得車輛信息和車流信息的綜合采集成為了可能,為實現道路交通系統的綜合感知提供了前提。
RFID在交通管理中應用場景
RFID在公安領域應用主要作用在于對車輛身份的精準管理,可以服務于區域交通動態管制組織、重點查控車輛的區域性運行狀態記錄及回溯、對肇事逃逸車輛追溯查證、交通違章管理和車輛年檢管理等。
基于RFID的交通理集成平臺架構
平臺總體架構
RFID采集方式與交通管理系統中其他業務系統相結合形成完善的交通信息采集數據面。可以服務于交通集成管理中采集控制、警務應用,決策分析、公共服務、數據查詢展示等功能。
交通管理集成平臺系統架構分為“四個層次、兩個體系”。
運行環境層:物理資源包括計算機,網絡,存儲設備等:支撐軟件包括GIS軟件數據庫和中同件軟件此層為交通集成平臺提供r完善的運行基礎環境。
業務系統層:是集成平臺感知所依賴的各類信息資源。同時平臺處理的數據也可為業務系統服務。其中感知設備包括汽車電子標識及讀寫設備、交警已有的高清卡口視頻抓拍系統、信號燈控制系統等。信息服務總線:滿足數據在各層之間的交互、共享和接口集成服務。
應用系統層:包括數據查詢和展示、系統管理、采集控制、警務應用、決策分析和公共服務六大類。兩個體系:分別為貫穿四個層次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信息標準規范體系。
軟件功能描述
軟件架構由信息采集系統、數據中心、業務處理及應用服務組件、系統管理和展示系統組成。
交通信息采集及預處理系統:通過汽車電子標識RFID基站、視頻采集設備實現對“汽車電子標識"的動態識別和數據分析,包括控制指令生成、數據格式轉化和標準化、數據合理性檢查以及數據存儲。結合公安交警已有的其他業務系統,如車載終端采集、電警卡口系統實現針對車輛的管控和涉車服務。
數據中心:將需要保存的信息通過與數據庫聯通方式存人數據庫中。實現平臺應用系統所需業務數據的有效存儲、管理和快速檢索服務。
業務處理及應用服務組件:在采集獲取的車輛ID基礎上,進行各種應用處理,實現基于RFID識別的數據應用,為平臺內各應用系統功能提供靈活的、可擴展的組件服務。
系統管理和展示系統:為用戶提供各類接人平臺的人口服務。
信息系統安全保障
以RFID為基本采集方式的交通管理集成平臺,主要為公安交警服務,要考慮系統的安全性,防止侵入。平臺需提供多層次全面的安全保障體系和措施,冗余設置,保證安全可靠地運行。與其他交通信息平臺的安全性:可以通過網閘,防火墻等設備來進行訪問控制;與公網接口的安合性:通過防火墻制定嚴格的訪問控制策略。
結語
在城市交通面臨道路擁堵、環境污染、涉車管理手段單一等嚴峻挑戰下,采用汽車電子標簽采集方式為交通管理帶來了新的變革,與交通管理集成平臺融合后,作為交通信息采集手段,為交管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管理服務,大大提高了交通管理和監控水平。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