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于網絡)
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帶來了停車需求的飆升,2018年停車位需求在3億個左右,而相比于日益增長的汽車保有量,我國停車位數量嚴重偏低,停車設施建設速度遠遠滯后于汽車保有量增長速度,停車位供給缺口巨大,并且由于泊車資源分配不合理、停車步驟繁瑣、收費高且不夠透明等問題,人們對高品質停車的追求無法得到滿足。智慧停車之所以流行,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整合資源 市場持續增長
目前,智慧停車利用互聯網技術、通訊技術、GIS定位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采集車位信息,提供車位信息查詢、車位預定、線上計費、自動繳費,從而實現車位利用最大化和停車體驗最優化。智慧停車技術能夠對現有停車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并合理分配,逐漸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IoT Analytics《智慧停車市場報告2019-2023》報告指出,截止2018年,公共領域的智能停車位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11%,智慧停車行業相關市場支出也將在2023年超過38億美元,預計該數字在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16%。
玩家群聚 行業整合加速
從智慧停車行業角度看,智慧停車行業已經聚集不少玩家:在車位信息共享預定、車位共享、停車全流程優化、代客泊車都有表現較為突出的企業。有的由設備供應商轉型而來,在優秀靠譜的硬件設備上打造上“云”能力,有的走互聯網創新道路、看中未來數據和信息產生的價值服務。
(圖片源于網絡)
目前來看,我國智慧停車行業現階段主要布局區域在一二線城市。一線城市有數量更多、頻次更高的服務響應需求,成為智慧停車企業爭奪之地。從C端用戶角度看,手機里下載眾多APP,或者綁定十幾個停車小程序也實在有些麻煩。
而三線及以下的城市,許多體量較小的硬件設備生產商依然有生存空間。但智慧停車是一個重視B端客戶、重視車場流通效率、事故服務能力的行業,勢必對精細化服務能力與資源協調能力有所要求,強資源、強運營、強商務的大企業會更有優勢。行業的整合將會加速。在快速進化的互聯網創業大環境中,也許保持進步與突破才是企業生存及壯大的唯一之道。
結語
智慧停車被認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石,近年來迅速發展,不過目前相應的各項機制仍待完善,智慧停車只有與各行業密切溝通合作,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優勢,去不斷摸索前進的道路,才有可能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實現真正的“智慧”。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