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在數量上可能排不了第一,但如果按照市場總規模(年營業總收入)衡量,是絕對排第一位的。北京智能交通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智能交通的重要力量。
我國智能交通產業主要集中在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基本都在經濟發達地區。從地域分布來看,目前我國智能交通產業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山東等省市,已經形成“京津圈”、“珠三角圈”、“長三角圈”三大商圈,并形成廣東軍團、北京軍團、江蘇軍團、浙江軍團、上海軍團、安徽軍團、山東軍團等“七大軍團”。
智能交通百強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北京、廣州、南京、上海、杭州、合肥、青島等城市,其中深圳25家,總量居第一;北京17家,總量居第二。可以說,北京軍團,是影響中國智能交通的重要力量。
北京主要智能交通企業
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
東方網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高德軟件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中交興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ETCP(北京悅暢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萬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
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世紀高通科技有限公司
紫光捷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精英智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
北京信路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智芯原動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藍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
恒達時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三板)
北京文安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
得益于首都交通建設,北京形成智能交通產業優勢
北京是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交通中心。
北京的交通可以說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由于北京的特殊地位,北京的交通建設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早在1971年,北京就建成了新中國第一條地鐵,使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得益于北京的交通建設,北京智能交通企業起步早,比如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北京易華錄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
(圖片源于網絡)
北京智能交通企業近水樓臺,占盡了首都交通建設的天時地利,再加上北京智能交通企業自身的努力,使北京智能交通在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勢,成為中國智能交通市場上的一支勁旅。
北京智能交通的優勢和劣勢
北京智能交通產業門類齊全,在許多領域都有著突出的優勢,在車聯網和衛星導航領域有高德、四維圖新、中交興路、北斗星通、合眾思壯等;在電子警察和交通管控領域有易華錄、文安智能等;在交通大數據運營服務領域有千方科技、世紀高通等(世紀高通是四維圖新旗下專業大數據公司);在汽車電子標識領域有聚利科技、易華錄、千方科技等;在高速公路信息化領域有紫光捷通、云星宇等;在ETC不停車電子收費領域有萬集科技、聚利科技等;在智慧停車和停車管理領域有ETCP、藍卡科技等;在軌道交通和民航領域有千方科技、慧通九方等;在車牌識別領域有智芯原動、信路威等;在智能駕考有精英智通等。他們,共同筑起北京智能交通產業的一片天。
北京智能交通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要屬千方科技和易華錄,他們都是我國智能交通行業的龍頭企業。
千方科技深耕智能交通十八年,在業界率先完成了覆蓋城市交通、公路交通、軌道交通、民航等領域的大交通產業布局,擁有業內成熟、完整的智慧交通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已經形成從產品到解決方案、從硬件基礎設施到軟件智慧中樞的完整產業鏈。
千方科技堅持“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以交通工程、交通控制、大數據、機器視覺、人工智能等技術為驅動,以“互聯網+”商業模式為載體,深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機場、智慧停車、軌道交通等市場。
近年,千方科技積極轉型交通大數據運營服務,以大數據為驅動,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緊抓交通大數據發展契機,積極推動業務模式轉型,依托海量交通數據積累優勢,將交通大數據廣泛應用于公共出行、政府監管和決策支持,成功實現了“互聯網+”智慧交通和交通大數據運營服務提供商的轉型。
同時,在汽車電子標識、車聯網,特別是自動駕駛、無人駕駛、AI智能等領域,千方科技積極開展戰略性布局,推動企業不斷向智能交通縱深領域發展。
易華錄是中國華錄集團控股子公司。多年來,易華錄將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相結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施“1+3”發展戰略,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公共交通、軌道交通、民航、航運等領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己為全國130多個城市、140多個交通管理部門提供了智能交通技術服務,旗下擁有30余家子分公司,業績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海外,工程業績遍布全國。
千方科技和易華錄,可以說是北京智能交通企業的一個縮影。他們,成為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引領者。
百度和滴滴,一個是互聯網巨頭,一個共享交通出行初創企業,不能劃為智能交通企業之列。但是,由于百度近年在車聯網和無人駕駛領域的深度布局和突出表現,和滴滴在共享交通出行領域的積極探索和優異表現,百度和滴滴也可以視為智能交通北京軍團的又兩枚重磅棋子。
北京智能交通企業的整體優勢是任何一個城市不能比的,其中有些甚至是行業獨角獸企業,如共享出行領域的滴滴,智慧停車領域的ETCP等。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在數量上可能排不了第一,但如果按照市場總規模(年營業總收入)衡量,是絕對排第一位的。
除了地緣優勢外,北京智能交通企業有許多讓人羨慕的優勢:
一、離政策發源地近,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局等都在近在身邊,使他們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政策信息,許多政策出臺前都會征集和聽取企業意見,相比外地企業,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反饋企業的心聲和訴求,也會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二、北京與智能交通相關的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最為集中,他們會有更多的承接科研成果轉化的機會,同時在吸引和招募智能交通專業人才方面比外地企業有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三、北京智能交通企業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許多大企業都是有“背景”的,比如易華錄、千方科技、紫光捷通、云星宇等。當然,隨著行業的市場化發展,這些優勢的“光環”效應正在逐漸退去,但有時還是很管用的,尤其是以政府大項目為主的智能交通行業。
縱觀北京智能交通產業,明顯的弱勢幾乎沒有,如果一定要找出它的弱勢,可能也就是在產品制造方面偏弱一些,因為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大多是以項目集成起家的。
資本與并購
北京智能交通上市陣營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智能交通上市企業有15家,其中主板上市8家,包括易華錄、千方科技、東方網力、四維圖新、合眾思壯、北斗星通、超圖軟件、萬集科技;香港上市1家,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1家,高德軟件;新三板掛牌5家,包括聚利科技、精英智通、恒達時訊、文安智能、藍卡科技。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北京智能交通上市陣營。
除此之外,云星宇和聚利科技等,也都在準備上市的路上。
并購與被并購
做大做強,是北京智能交通企業的夢想。在積極謀求上市的同時,北京智能交通企業之間的整合和并購也一直沒有停止過。
(圖片源于網絡)
2012年6月,中國智能交通系統(控股)有限公司(CIC)<01900.HK>宣布以1.19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有限公司(SITS)65%的股權。另外,又以1830萬元現金,購得四通10%股權。完成后共持有四通75%股權。
2013年5月,阿里巴巴以2.94億美元戰略投資高德,持有約28%的股份。2014年4月,阿里巴巴又以11億美元現金,收購剩余的72%的高德股份,交易完成后,高德成為阿里巴巴全資子公司。
2014年5月,騰訊宣布以11.73億元投資四維圖新,占股11.28%。
這些收購,基本都是大手筆的收購。但是,這還不算最厲害的,最引起行業震動的,是千方科技的一系列收購。
千方科技在行業內可以說是一家與眾不同的企業,在自身不斷發展和壯大的同時,千方科技不斷布局,將業務觸角延伸到智能交通各個領域,甚至覆蓋到安防領域。
千方科技先后收購、注資和投資的企業有北京千方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紫光捷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24%股權),北京掌城科技有限公司(48.98%股權)、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等。目前,千方科技旗下擁有子公司50余家,業務覆蓋智能交通各個細分領域。尤其是2017年11月,千方科技斥資45.46億元收購宇視,在安防和智能交通行業引起極大震動。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為北京智能交通企業提供了寬廣舞臺
過去,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占盡天時地利。未來,北京智能交通企業的這種天然優勢,仍將會成為他們持續發展的外部動力。其中,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就為北京智能交通企業提供了寬廣的舞臺。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核心是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未來,國家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地鐵,將構成京津冀之間的四層軌道交通網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頂層設計落地后,作為一大突破口,交通領域的一體化規劃也已獲批。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須先行。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京津冀基本形成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區域交通網絡,城際鐵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網絡完善通暢,港口群、機場群整體服務水平、交通智能化、運營管理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將形成京、津、石之間以及相鄰城市之間“一小時交通圈”、主要城市與周邊衛星城市間“半小時生活圈”。北京市將緊密結合京津冀“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城鎮體系規劃及產業功能布局,分階段、分目標、有重點地推進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實現區域交通和城市交通有機融合,航空、鐵路、公路等交通方式協調發展。
按照規劃,以北京為中心,50到7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1小時交通圈將在四年內建成;7條國家高速放射線同時在建,未來四年內每年都有新路開通。到2020年,京津冀1億多人口將逐步邁進1小時交通圈。截至目前,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滄州、張家口、承德、廊坊、邯鄲、秦皇島、邢臺、衡水等城市,已完成了全部或部分公交線路交通一卡通系統的升級改造,初步實現了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將為智能交通企業帶來巨大商機,北京智能交通企業無疑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雄安新區交通建設,將為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帶來新機遇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剛剛獲批不久,雄安新區又重磅出爐!
雄安新區將按照網絡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體化服務要求,加快建立連接雄安新區與京津及周邊其他城市、北京新機場之間的軌道交通網絡,完善雄安新區與外部連通的高速公路、干線公路網,堅持公交優先,綜合布局各類城市交通設施,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順暢換乘和無縫銜接,打造便捷、安全、綠色、智能交通體系。
雄安新區將構建“四縱兩橫”區域高速鐵路交通網絡,加快融入軌道上的京津冀,重點加強雄安新區和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的聯系。“四縱”為京廣高鐵、京港臺高鐵京雄-雄商段、京雄-雄石城際、新區至北京新機場快線,“兩橫”為津保鐵路、津雄城際-京昆高鐵忻雄段,實現20分鐘到北京新機場,30分鐘到北京、天津,60分鐘到石家莊。雄安新區內將建設雄安高鐵站和城際站,高鐵站樞紐布局在昝崗組團,依托國家高鐵網,便捷聯系全國,城際站樞紐布局在啟動區,站城一體,實現與京津冀核心城市直連直通。
新區還將完善公路網絡,構建“四縱三橫”的區域高速公路網,“四縱”為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京雄高速(含新機場北線高速支線)、新機場至德州高速,“三橫”為榮烏高速新線、津雄高速、津石高速,實現新區60分鐘到北京、天津,90分鐘到石家莊。與此同時,依托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絡,建立新區與北京新機場、首都國際機場、天津濱海機場、石家莊正定機場之間的快速高效聯系,并加強新區與天津港、黃驊港交通聯系,暢通新區出海通道。
新區內部將按照“窄路密網小街區、慢行優先”的理念布局道路網絡。建設實時感知、瞬時響應、智能決策的新型智能交通體系框架,基于智能駕駛汽車等新型載運工具,實現車車、車路智能協同,提供一體化智能交通服務。
盡管雄安是全國人民的雄安,但從商業角度看,首先是京津冀三地企業籃子里的菜。具體到智能交通行業,由于天津和河北的智能交通產業優勢尚未形成,因此最大的受益者,最終還是北京的智能交通企業。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又占了近水樓臺的先機。
未來,北京將繼續引領中國智能交通發展
由于地處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北京智能交通企業往往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智能交通資訊,這對驅動企業創新發展,是最好的“養料”。因此,北京智能交通企業與時俱進,始終挺立在行業創新的潮頭,許多企業都成為行業創新的探路者和引領者。
近年,互聯網創新、無人駕駛和人工智能成為行業熱點。這三個方面,北京都已經形成明顯的優勢。
北京在互聯網創新尤其是“互聯網+交通”創新方面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滴滴成為共享交通和智慧出行領域的現象級互聯網企業;高德、百度地圖、四維圖新,現在交通出行幾乎都離不開它們;百度的無人駕駛正在引領中國無人駕駛技術與發達國家并駕齊驅。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此外,北京在“AI+交通”方面已經形成領先的優勢。
由北京市經信委發布的《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2018)》顯示,截至2018年5月,全國人工智能企業4040家,其中北京最多,達1070家,占了26%。
北京是人工智能企業的聚集地,集中了商湯科技、比特大陸、格靈深瞳、曠視科技、中科奧森、智芯原動、深鑒科技、明略軟件、以薩技術、深瞐科技、文安智能等一大批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企業,其中許多企業,都推出了AI交通解決方案,如格靈深瞳的“威目車輛大數據系統”、深瞐科技的“車輛識別”系統、智芯原動的無人化停車場車牌識別計費系統等,都極大地豐富了AI+交通、AI+交管場景應用的內涵。
北京以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將企業定位于全國車輛圖像大數據實戰系統專業技術服務商,先后為山東、安徽、四川、福建、湖北、廣西、內蒙、貴州、江西、陜西等地搭建了省級車聯網平臺,參與制定了多個省、市實時過車信息采集和應用標準。
2017年9月,由工信部、北京市經信委、河北省工信廳聯合推動,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主導建設的“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區”宣布正式啟動全球第一條智能網聯汽車潮汐試驗道路服務。這標志著,未來,北京在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將走在全國的前列。
北京智能交通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北京智能交通將繼續引領中國智能交通產業發展。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