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智能應用事業部副主任劉建泉發表了《車聯網技術發展及展望》主題演講。
以下為劉建泉現場演講內容整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東分院智能應用事業部副主任劉建泉)
大家好,我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我的報告主要有四塊:
● 車聯網的定義與內涵;
● 車聯網產業發展與政策;
● 車聯網產業技術架構與現狀;
● 智能網聯測試示范區。
無人駕駛這個概念也就這一兩年開始出現,以前完全沒有一個概念闡述無人駕駛是什么,當人工智能、大數據、到互聯網+、數字經濟,使一些網格化的東西被更多的產業所應用,無人駕駛出現了。
車聯網的定義與內涵
車聯網是物聯網在智能交通系統的領域的延伸,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車——車、車——互聯網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交通管理控制、車輛智能化控制和智能動態信息服務的一體化網絡。
其實智能網聯汽車和車聯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智能網聯汽車是屬于單車智能化,從目前介紹的是以雷達攝像頭為核心,通過一些算法,做出決策;而車聯網是屬于車與車聯網,車與路聯網,車與一切去聯網,他解決了不僅僅是單車駕駛的問題,例如車車聯網,我們會在駕駛通信去支撐決定和判斷,車與路的聯網,可以將整個交通系統,信號燈,行人及交通的因素進行串聯,車云網就是將網聯車作為移動的終端了,未來的網聯車可能就是一部移動的手機。
通信技術在單車智能和車路協同作用是不同的,通信技術是智能網聯車的第五個傳感器,目前主流的雷達攝像頭是有技術壁壘的,雷達是有角度的壁壘,攝像頭是有具體的壁壘,其中有一個場景是無法解決的——盲區監測,若在十字路口,你無法發現向您垂直行駛過來的汽車,另一塊,車載攝像頭和雷達的缺陷在哪兒?從無人駕駛角度而言,在惡劣天氣情況下,無人駕駛很難實現。
在這個層面上,通信技術就是可以利用的第五個傳感器,從整體的車聯網協同控制來講,未來無人駕駛可能為大家解決出行問題,而真正的交通優化問題是無法通過無人駕駛去解決的,例如,我們現在用的導航,導航的基本數據是通過大數據的搜索來判定的。
車聯網產業發展與政策
車聯網產業發展與政策,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有三塊的服務:
單車智能化;
網約車,車車聯網,整個全部聯網;
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只有網聯車通過大量的數據提供到決策部門才可以更精準的去預判道路交通情況,和未來城市規劃情況。
據預測,在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將突破3500億元,相關服務市場規模約為3.5萬億元。所以傳統廠商在做智能網聯汽車,通信領域,如百度、阿里,這些互聯網企業也融入到智能網聯汽車里。
其實看中的是背后垂直領域萬億元的整體市場規模。
中國制造2025提出,在2025年中國要實現自動駕駛,我個人觀點,完全自動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能在2025年實現高級自動駕駛就已經很不錯了。
車聯網產業技術架構與現狀
從傳統的整車廠到出行服務,智能網聯完全打破了以往的玩法,共享經濟,新技術等的融合導致整個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包括OEM、算法公司軟件、V2X、傳統供應商,未來會引人更多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整個智能駕駛生態中式不可預知的,不知道是誰來主導整個產業的發展。
傳統的車廠到新興的車企,主要是新能源車加入互聯網的體驗,包括算法公司,地圖商,從整車廠延伸到車載服務商和設備供應商以及未來三大通信運營商也會進入整個平臺,使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下游被全部打通,垂直領域全部涌入,造就了一個很大的生態。
車聯網產業生態分布
以整車制造,傳統車廠為紐帶延伸到垂直領域還有上下供需的領域,比如,在通信角度而言,通信是先有芯片,后有終端,目前通信芯片做的較好的是高通和華為。
自動駕駛的落地將推動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企業與政府共同搭建智能網聯平臺,對交通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形成分析預測模型,從而運用于交通調度引導、線路規劃、車輛管控方面,是城市交通運轉更高效、更環保、更便利,優化市民出行體驗。
美國交通部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第150號強制要求機動車安裝V2V的通訊設備,ITS戰略計劃2015-2019兩大重點:實現車輛聯網、推進車輛自動化,推動車輛強制安裝DSRC立法。
日本政府直接參與規劃,安全道路、V2X和自動駕駛融合推進。
歐盟重視頂層設計和技術研發,強調自動化、網聯化和應用。
我國關于車聯網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出臺,為車聯網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車聯網基本架構
應用層:云構架的車輛進行信息平臺;網絡層:解決互聯互通,是公網與專網的統一;感知層:獲取車輛信息,主要指車內傳感器。
目前主流的車聯網無線通信技術主要依賴兩種技術:DSRC和LTE-v,DSRC是歐洲和美國主導的技術,而LTE-v是我國提出來的,目前已經被標準化的一種技術,從技術角度來看,LTE-v是遠遠優于DSRC技術。DSRC支持的實際車速是43㎞/h,LTE-v支持10043㎞/h。從技術角度分析,目前網絡通信不能完全解決自動駕駛的問題。
LTE-v引入移動邊緣計算,移動邊緣計算MEC是5G的核心基礎架構,將移動介入我那個與互聯網業務深度融合。作為物聯網時代一個重要環節,MEC集中化、本地化的特點可以推動智能駕駛、車路協同等LTE-V的智能化應用。
C-V2X的預測
智能網聯測試示范區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