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交通的網絡化布局發展,以前的單條線路獨立運行的控制系統逐漸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構建智能化、網絡化的交通管控模式,向智能化和智慧化轉型。目前,銀川交管部門正著力建設智能化交通管控平臺,從而提升城市交通通行能力,實現智能化的“疏堵提暢”交通工程。
“10月8日零時至15時42分,賀蘭山路與民族街車流量共計12萬輛次,是當天銀川市交通流量最大的一個通行路口。14時至14時15分車流量為3223輛次、15時30分車流量為3046輛次,每隔15分鐘分布在交通路口的實時檢測設備自動采集、生成一組數據。”10月8日,記者在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指揮中心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看到,賀蘭山路與民族街車流數據一目了然。
(圖片源于網絡)
截至目前,銀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在全市范圍內調整遷移100處原有的信號機,新增200處路口視頻流量檢測設備,升級、改造智能信號機107處。目前,全市共有智能信號燈控制路口517處,全市范圍內智能信號機總體數量布控達500臺。
同時,對2012年以前建設完成的126處電子警察進行升級改造,設置反向的道路監控高清攝像頭。在金鳳區親水南大街與水鄉路交叉路口,新增的反向攝像頭不僅加強了正向監控的覆蓋點、提高了清晰度,還直接記錄著車輛的駕駛細節。
“以前一個攝像頭(一個電子警察)只能抓拍一種交通違法行為,現在經過升級、改造后的攝像頭具有21種功能:正反方向抓拍、抓拍吸煙、打電話、不系安全帶、不按導向行駛、壓線抓拍等等。”銀川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指揮中心民警孫福成介紹。
“過去的單機信號燈功能比較單一,全天只能運行一個方案,無法滿足路口不同時段的交通流量的變化。”銀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設施科民警陳春華向記者介紹,新改造的智能信號機,可根據流量監測提供的數據實時下發方案,同時可以進行聯網聯控,通過遠程控制來干預交通,干預交通流量。
銀川市公安局交警分局信號燈調優工程師李超向記者介紹,智能信號燈可根據車流量管控,哪個路口交通流量大,智能信號燈管控系統就會適當延長綠燈放行時間,進行一種信號燈配時調整,有效疏通擁堵車流。這種自動檢測設施就是新增的視頻流量檢測設備,每5分鐘檢測一次車流數據。
(圖片源于網絡)
在長城路與滿城街交叉路口記者也注意到,在四條斑馬線的內環,都用黃色虛線施劃了通行區域。市公安局交警分局設施科科長唐琪告訴記者,這些是專門為非機動車通過施劃的。
在維護行人路權的同時,銀川交警還啟用了“人臉識別系統”,是專門針對不遵守交通規則、無證駕駛、拒不提供真實信息的交通違法者,采取的一種新型的智能制約方式。只要對違法者進行面部拍照,傳回交通指揮中心“人臉識別系統”平臺,系統就會自動顯示交通違法者真實的身份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等內容,而且面部識別準確率達99%。
記者了解到,實時預警交通監測疏堵提暢智能信號燈管控系統,在城市交通指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車流量實時監測、遠程監控綠波放行、信號配時優化、反向攝像頭抓拍、多重功能抓拍等功能,都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發揮著作用。
不僅如此,只要車輛進入智能管控路段,那么該車輛何時在何地行駛、經過哪些路段,都會被該系統拍攝下來。即使不知道車牌號,只要通過“車輛行駛軌跡查詢功能”系統就能夠進行查詢,及時追蹤到“問題”車輛。
負責該項工程的負責人孔讓梨告訴記者:“這次信號燈管控系統全部升級、改造、聯網后,徹底改變了以往交通管理的局限性,實現智能共享模式。如今,在后臺操作就可實現統籌管理整個交通路網信號燈的控制系統。”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