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南京市長藍紹敏作了市政府關于2018年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報告,報告中提到了城市交通環境治理,提出將通過3年的努力,力爭到2020年使全市交通擁堵狀況得到進一步緩解。
擁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是車多。據統計,目前,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68.5萬輛,較2015年初增加62.5萬輛,年均增加近18萬輛。
二是低效。全市約14萬人擁有2輛機動車,2.3萬人擁有3輛以上機動車,一車一人出行現象突出。
三是路網不合理。斷頭路、瓶頸點、越級連接的情況較多。目前,市區內還有41條斷頭路。
四是停車缺口大。江南六區(主城區)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22萬輛,靜態停車泊位缺口超過54萬個。主城區設置路內停車泊位約4萬個,其中90%設置在支路街巷,對車輛行駛和慢行交通造成了較大影響。
報告中提到,為進一步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改善市民出行環境,我市目前正在從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方面綜合施策,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一些突出的矛盾,重點是實施好3個三年行動計劃。
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
實施主城跨行政區斷頭路建設,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連通主城區現有30條斷頭路。
今年,已經排定了光華路東延、104國道江北段、246省道江寧段、紅山南路東延二期等一批斷頭路建設任務。南京將堅持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制度化保障,按照既定的計劃加快推進,盡快讓路網暢通起來、循環起來。
(堯紅路玄武段施工場景)
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
實施主城交通擁堵治理道路建設,在對主城交通堵點和擁堵區域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根據每一個堵點的不同成因,形成科學的解決方案,精準制定工程措施。
目前,已排定74個項目和16個小微改造項目。
第三個三年行動計劃
實施公共停車場建設,這項計劃還在研究制定過程之中,總的目標是到2020年,完成新建5萬個泊位任務。
主要考慮采取兩方面辦法:
一方面根據現有條件,排定一批停車場建設項目;
另一方面在主城區選擇10個停車比較困難的片區,根據每個片區的實際情況,通過利用學校操場地下空間新建停車場、利用小區平面車位改造建設停車樓、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錯時使用等多種辦法,挖掘潛力、綜合施策,緩解停車位供需矛盾。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