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7月份,合肥市數據資源局啟動數字經濟發展痛難點征集活動,通過調查,整理出60個政府部門、企業、市民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可能會遇到的痛難點,并將其集合在一個投票頁面中,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線上推送,由市民投票選出最受關注的問題。截至8月1日,問卷參與量已達55萬人次,收到200余條其他有效痛難點。
(圖片源于網絡)
據了解,在60個痛難點中最受關注的分別是:車位少停車難,商販占道經營致路邊增添垃圾和油漬,電動車亂行駛安全隱患,醫院看一次病耗時太長,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未發揮更大價值,共享單車投放不均,交通擁堵問題,各家醫院間居民醫療信息不共享,房屋資源分布不均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痛點中,停車不便、道路擁堵等交通問題成為焦點。
下一階段,市數據資源局將收集整合征集到的痛難點,面向全球征集數字經濟發展痛難點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市數據資源局或將根據痛難點征集情況設置出專業賽題,邀請全球創新團隊參賽,提出具有創造性、可行性的實際解決方案。
2
在原有規劃基礎上,車輛增加,停車問題不可避免。將臨時泊位納入收費管理成為諸多城市緩解停車難、亂停車問題的第一解決方案。合肥也不例外,位于經開區的百鳥路就是“堵”到“疏”的典型。
百鳥路是經開區中環城小區西側的一條小路,背靠中環城地下停車場。過去,不少車主懶得將車駛向地下車庫,白天的百鳥路變成“路面停車場”——原本的四條車道變成兩車道,勉強能夠供兩輛小型汽車錯車;對向若駛來大車,則需要選擇空隙位置避讓。自從設置了收費的臨時泊位后,百鳥路不堵了,車輛停放基本整齊有序。“收費后,很多車輛駛入了附近購物中心的地下車庫。”不少居住在中環城小區的居民也感受到了變化,小區進出難的投訴也逐漸減少。除了百鳥路之外,臨時泊車位還緩解了學校周邊路段的壓力。
與其他城市相比,合肥臨時泊位收費標準“靈活許多”。記者從去年出臺的《合肥市機動車停車場管理辦法》獲悉,合肥現行臨時泊位收費分為A、B兩檔,且均享有15分鐘免費停車時長。另外,臨時泊位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完成疏導交通的“使命”后,符合條件的臨時泊位將“退休”。今年8月初,臨泉路部分臨時泊位已經取消。
3
有了停車位后,城市停車難就集中在“尋找”停車位這一問題上。對于“尋找”,合肥借助互聯網+打造了“合肥停車”APP。依靠這個手機軟件,市民可動態掌握目的地周邊臨時泊車位的情況,該軟件安卓端和iso端都可以下載。同時,軟件的線上繳費功能也已開通,可以完成“停車繳費”、“欠費補繳”。
(圖片源于網絡)
其實,數據的魅力不止于此。為市民打造舒適的出行環境,合肥已下“狠勁”將借助大數據的力量來整治停車問題。隨著合肥智慧城市的建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云計算而打造的智慧停車將來到市民身邊。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要解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硬骨頭、老大難問題,基于大數據的智慧停車方案必然會提升居民出行的滿意度。”談及停車難這類痛點問題時,安徽大學社政學院副教授王云飛表示:“智慧停車可以有效解決泊位資源重組問題,全方位智慧解決城市停車問題,助力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升級。”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