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由中國公共安全雜志社、深圳市智能交通行業協會主辦,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和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的大力支持的“2018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城市智能交通論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論壇主題:共建共享城市智慧交通。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規劃研究室副主任劉金廣發表了《城市智慧停車管理與服務的發展趨勢探討》主題演講。
以下為劉金廣演講內容。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政策規劃研究室副主任劉金廣)
各位領導、專家、各位同仁、朋友,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講內容是關于城市智能停車管理與服務的發展趨勢探討,可能也比較宏觀一些。
談到智能停車,首先我想談一個框架,大家都特別熟悉現代化的智能技術在停車中的應用。我想智慧停車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停車的規劃建設、收費管理以及服務等都是有關聯性的,如何把智慧智能的技術應用于城市停車的各個環節呢?當然關于各個環節的問題也對智慧停車的發展產生了制約和影響,包括現在的供給不足、秩序亂、當前的信息化服務水平低等都是和智能停車息息相關的。
我今天的介紹主要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智慧停車發展過程的現狀思考;
第二方面是如何加快當前智慧停車的發展;
第三方面未來智慧停車發展趨勢的探討。
● 關于停車的現狀,大家也特別了解,比如供給不足、使用率不高,分布不均勻,在當前階段智能管控的功能相對局限等都是問題。第一個是供給不足,根據我們的國家城市停車規劃規范的要求,基本上每個城市缺口相對比較大,缺口都特別大。并且現在存在結構分布上也是相對不合理的特征,比如北京五環以內的泊位缺口。但是通過數據測量,北京市的機動車活動量也好、分布量也好都是集中在五環以內的。所以,泊位的結構和車輛是不匹配、不協調的。
● 關于泊位使用率不高的問題,這個方面也是各個城市面臨的通病。這個問題基本上和停車特性、停車收費管理模式和策略以及停車信息方方面面都有關系,關于這個方面當時我也考慮了,根據北京市交通研究發展研究院的相關數據,北京市特別典型,夜間停車缺口特別大,但是對于配件設施停車剩余量還是有的,這決定不同時段的利用率還是存在問題的。
● 當前國內的智慧停車應用到底現在是什么樣的情況?
關于目前停車收費管理,包括誘導、停車、違停的取證應該是做得比較好的、也是比較成熟的,但仍存在智能化管控有待提升,功能較局限問題。有些城市已經開展工作了,包括基礎數據庫、泊位預約、利用停車數據加強城市公共安全的治理,我覺得很多城市也在逐漸的探索試點在摸索。
對于違停的,不僅取證,我對于你違還進行警示提示。當然有些功能在某些城市里面應用得相對少一些,包括城市的停車價格的變動以及城市停車的數據,狀態的綜合研判,相對的違停的預防工作,從取證到警示到預防可能是一個方向。
接下來是關于停車泊位的時間屬性、空間屬性以及應用,包括國家相關的停車政策進行了一個簡要的梳理。
如上圖以時間序列,這個坐標圖上的柱狀數據是什么數據呢?是1980年到2017年全國汽車保有量的數據,到2017年是2.17億。可以看出,近幾十年這個保有量發展是特別快的。但是在這個時間序列上,我們關于國家停車方面的政策法規包括文件是什么樣的情況呢?經過梳理,我們國家從1980年到2017年差不多有14個國家層面的文件,最早可以檢索到是1988年建設部和公安部聯合下發的停車場建設管理暫行規定。
這兩個文件和規定到2004年道交法實施條例的頒布下發也是一個里程碑性質的文件,這個道交法里面規定了道路上的停車場的設置要求、安全要求,包括路內停車執法的相關規定。再接著到了2010年由三個部委聯合下發了停車規建管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從1980年到2010年,這個文件開始提出了加快智能停車新技術的發展。
后來隨著時間的發展,2015年一年下發了7個文件,應該說是綜合了停車規劃、建設、管理、價格等方面,這一年下發了7個相當于所有的文件里面的一半。到了2016年、2017年也是連續下發了一些相關的指導意見,包括2017年發改委下發的關于試點停車場示范工程的通知,里面也提到了要加快智能智慧停車的發展。
所以,通過政策梳理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于這種智能停車、智慧停車的發展指導意見,大部分是集中在2015年左右下發的。所以,這個時間相對于機動化的發展還相對滯后一些。
第二個層面,梳理一下國家層面的關于停車相關的一些標準、規范。經檢索,我們國家目前和停車相關的主要標準是包括20項,再進行一個細分相當于規劃建設方面的有差不多11項,關于管理和服務方面的技術標準有9項。從2013年開始國家層面也陸續出臺了一些和智慧停車相關的技術標準,包括電子收費標準等等。
從大體上講是包括三個大的主體方面:管理部門的需要、訴求和面臨的問題;使用者對停車問題的需要、需求、訴求;還有經營方。
管理部門的問題訴求應該是體現在全國的停車法規政策的標準制定,包括基于停車城市的公共安全、停車的信息服務等,最終目標是通過停車規劃管理達到社會城市的交通效率最優。
關于使用者的梳理主要是使用方面,考慮到價格、便利性,出發點是個體停車的利益訴求。
經營方主要是對停車泊位的維護、包括收費管理,主要考慮是怎么去達到效益最優,。這幾個主體問題梳理,對于怎么加快構建城市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應該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主要是從四個大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 發展智慧停車必須要基于當前的停車現狀,加強智能技術和停車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 完善停車相關的法規標準,推進城市停車規建管的法治精治共治。
◆ 夯實停車相關的信息基礎,強化停車信息對停車管理服務的支撐。
◆ 做好配套設施的措施支撐。
? 立足當前現狀,加強智能化技術與停車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這個圖說明什么呢?社會停車并不是脫離傳統停車的一種模式,它應該是對傳統停車的一種效率提升的階段,通過自動技術不斷的提升傳統停車的鏈條,包括停車的規劃、建設、管理、價格和法律法規等等,應該說是它們相互關聯特別強,發展智慧停車不能脫離傳統停車的模式。
另外是加強智能化技術與停車全鏈條的深度融合。
1.對停車需求的時空特性進行定量分析。
2.要對有關于停車的政策進行研判和效果評估。
3.關于價格收費機制,怎么開展自動化技術,包括泊位的利用率、使用率以及收費價格機制建立動態的關聯關系。
4.關于停車場,對于規模、選址、出口等等也是重要的方面。
5.對于路內的泊位設置、包括使用退出機制。
? 完善法規標準,加快推進城市停車規建管的法治精治共治
地方性停車立法的積極推進,停車管理體制機制的理順,以及信息服務系統的標準規范的設計要求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推進。
關于立法方面,以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為例簡單探討一下,這個條例比較新,是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這個條例里面從停車的規劃、建設、管理、價格、法律法規方面進行了精細化的設置和詳細的規定。這個法規對于遇到的停車現狀里面的好多問題都進行了針對性的回應,包括停車設施的差異化訴求,怎么加強停車規劃,泊位的監管,社會共治加強治理,還有停車收費精細化設置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設置。
? 夯實信息基礎,強化停車信息對停車管理服務的支撐
包括三大環節:
● 必須要有一個完善的信息采集感知系統,把停車設施的一些基本信息收集到。
● 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一個綜合深度的研判,把一些供需關系、包括停車特征、收費的研判分析和秩序研判分析等。
● 停車管理服務,加強停車的規劃管理、建設管理、執法管理等。這就是如何去用深度的信息研判支撐管理服務,當然這個過程是基于城市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 做好智慧停車必須要做好相關的配套措施
如果沒有配套措施,我想智慧停車肯定是空中樓閣,技術不牢肯定是地動山搖。所以如何加強配套設施呢?
我想主要分為五個方面:
1.制定配套的管理政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支撐。
2.加快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這是調控城市供需關系的重要手段。
3.不斷完善停車管理相關設施包括如何設置標志標線。
4.加強停車場包括停車泊位的規劃設計,同時交通組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5.營造文明停車的環境氛圍,是保證智慧停車系統向前推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配套措施之一。
接下來是智慧停車相關主體的問題和訴求,加快智慧停車希望這三個主體進行哪些相關的主要工作、采取的措施、包括方向。我們的管理部門對停車信息的綜合研判,另外在不斷的完善法規,科學的開展規建管。使用者怎么做好呢?首先是向管理部門、經營方反饋停車設施的使用情況,另外要做好文明停車,文明出行、文明停車。經營方的相關工作應該是不斷的把信息上報,相當于反饋給停車管理部門,并且針對停車信息進行深度研判分析,更好的實現停車泊位的合理使用。
我想探討一下未來我們的停車發展的一些趣事探討。結合現在的發展形勢及停車目前的發展現狀,它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是可以分為四個方面,更加人性化發展、更加系統化發展、更加實戰化發展、更加精細化發展。
● 關于智慧停車發展是更加人性化發展,充分注重社會公眾停車的便利性、方便性,包括怎么考慮在停車政策包括技術發展過程中有效緩解停車的供需矛盾,提高停車使用者的停車效率,節省時間、方便快捷,提升停車服務水平,加強停車和社會資源進行銜接。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
● 未來智慧停車更加系統化發展,充分注重停車系統與城市系統的協同發展。首先是加強數據資源的系統整合,不僅是關注停車數據,怎么加強停車數據和城市數據的系統整合,應該說這是一大方向。并且強化停車全鏈條的系統整合,包括前面提到的停車法規、規劃建設、價格管理等等,怎么通過停車的信息化手段把停車鏈條很好的統一起來,這也是一個大方向。停車包括路內路外、場內場外,怎么統籌停車場內和場外的關系。
另外是統籌停車和道路交通的關系,這個也是未來的一大方向,這個方向很值得研究。包括城市停車場周圍的車流和停車有很大關系,往往一輛車去某個區域停車,如果說找不到車位或者說停車不方便就有可能造成周圍道路的交通問題,所以怎么統籌停車和交通關系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這也是智慧停車的發展方向。關于停車的體系,怎么和城市經營體系進行整合,應該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之一,更加促進文明停車。另外怎么夯實停車管理的相關設施一體化建設,這也是一個趨勢,也是系統化發展的要求,包括一些軟政策措施標準的完善,還有設施規范和信息化的整合規范。
剛才提到了關于數據整合,這方面肯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停車系統和城市系統的結合發展有什么好處呢?如果停車系統和城市系統結合,一方面停車數據能夠和城市數據共享,更加精準的提供停車管理和停車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城市停車數據也可以為城市治理和公共安全提供很好的數據支撐。
● 更加實戰化發展,充分注重城市智慧停車系統的落地應用性。智慧停車的發展主要是解決問題的,并不是一些概念、技術、思想,這都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怎么把智能技術和智慧應用應用于實戰過程中。
未來需要強化關注的實戰化方向分為幾個方面:
1.怎么把停車的技術思想應用于城市的綜合規劃。
2.應用于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因為城市交通在路上通行的是動態交通,停車是靜態交通,往往目前的城市里面對動態交通的監控應當是比較完善的,但是大部分城市靜態交通管控方面是有待于進一步提升的。所以,怎么把停車更好的應用于城市管理和公共安全,也是未來實戰化的需要。
3.提供更加良好的停車信息服務,這方面也是一個很好的實戰化發展方向。因為停車是管理和服務,更好的給停車使用者提供精準的服務也是一個實戰化發展方向。
4.特殊區域停車問題比較典型的,像老舊住宅區、學校周邊、醫院周邊,怎么通過智慧停車的技術包括手段改善停車的現狀,可能這個綜合治理也是一個發展方向。
再稍微展開一下,關于實戰化公共安全也是在探索,怎么把停車場的數據納入公安的平臺里面去,對嫌疑車輛開展布控,對套牌、假牌車輛進行查緝,對整個停車秩序的維護,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對于加強公共安全也是具有非常實戰性的,也是未來智慧停車的落地應用之一。
● 未來智慧停車精細化發展也是未來的趨勢之一,體現在停車的全鏈條,包括停車法律法規、技術標準、應用都是比較精細化的思想,對于不同的群體提供不同的停車服務,停車管理的差異化和停車收費的模式精細化。
關于收費模式目前我們也調研了國內很多城市,應該說收費的體制機制里面可能還有很多值得研究、值得探討的方面,包括國外很多項目建立停車使用率和價格機制的動態關系起到很好的作用,這方面是很有借鑒意義的,目的也是通過價格手段很好的調控泊位的使用率,進一步推進城市泊位的現狀和未來的規劃建設有很好的作用。關于政策制定的精細化,不僅是對停車政策開展研究,另外對于配套的輔助措施未來也是精細化的方向。還有關于停車信息的綜合研判分析,不僅包括停車管理服務,還有前端的規劃建設等等綜合的精細化考慮。
最后我想簡單總結一下,智慧停車與其說是一項技術,不如說它是一種理念。智慧停車的建設和推進不應該是空中樓閣,它應該是腳踏實地的實戰化的。立足停車現狀是智慧停車加快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發展智慧停車必須要從現狀上解決問題、實戰問題。
智慧停車未來將朝向法治精治共治的方向發展。最后通過社會各方力量的努力,未來的智慧停車的發展理念肯定會轉化為行動,并且這種美好的愿景也會變為現實。
謝謝大家!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