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目標 :到2020年
●文明守法意識全面提升,城市主干路機動車交通守法率達到95%以上,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守法率達到90%以上。
●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順暢,交通管理設施規范設置率和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科學渠化率均達到95%以上。
●道路交通出行更加安全,酒駕、超速、闖紅燈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導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下降。
●綠色交通體系不斷完善,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30%以上。
●道路承載能力明顯提高,城市建成區平均路網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積率達到 15%。
●城市停車設施持續增加,形成配建停車為主導、公共停車為輔助、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格局。
完善制度建設,解決交通頑癥。強化法治思維,堅持依法治理城市交通,在法律授權范圍做好制度建設工作,解決超標電動自行車和低速電動車管理難、停車設施配建不足等交通頑癥難題。
(圖片源于網絡)
適應新業態快速發展形勢。針對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分時租賃汽車等新業態、新問題,及早研究政策措施,加強市場監管,落實企業責任,促進有序健康發展。
建立健全部門聯動綜合執法體系。健全城市綜合執法體系,開展聯合執法,清理整頓“馬路市場”、占路經營,清查整改廣告牌、管線、樹木及其他遮擋交通設施植物,全面解決停車設施挪用、占用問題,嚴厲打擊違規占道施工和挖掘道路、違法生產銷售違規超標電動車輛和拼裝改裝車輛等行為,凈化道路交通環境。落實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措施,明確停車管理機構,厘清部門管理職責,健全停車管理體制機制。
保持城市交通秩序常態嚴管態勢。持續開展常態化交通違法整治,以城市中心區、核心區為重點區域,嚴厲打擊闖紅燈、套牌假牌、酒駕醉駕毒駕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嚴查違法停車、違法變道、不按規定讓行以及非機動車逆行、行人闖紅燈等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嚴管電動自行車、低速電動車、工程運輸車通行秩序。
優化城市道路交通設計。全面摸排城市交通堵點、亂點和安全隱患點,建立基礎臺賬,逐一研究治理方案,推動整改治理。科學優化城市核心區及學校、醫院、商貿區等重點區域和擁堵點段的交通組織,根據交通流量變化規律和道路條件,綜合采取單向交通、可變車道、潮汐車道、合乘車道等措施,緩解早晚高峰時間主干路及重要點段的交通擁堵。
(圖片源于網絡)
持續推進交通信號設施規范化建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信號燈配時智能化和交通標志標線標準化建設,提高道路交通信號設施的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全面實施公交信號優先政策。
構建精準高效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緊抓智慧城市建設機遇,積極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交通狀態感知、高清視頻監控、信號控制、交通誘導等基礎系統建設;創新應用汽車電子標識、緝查布控、事件檢測和交通仿真等技術手段。
強化交通出行誘導服務。加強與社會力量合作,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新媒體渠道,為群眾提供實時、準確的導航路況信息和交通管理信息,及時發布交通管制、惡劣天氣等出行提示信息。
抓好實戰化勤務改革。以“信息化、數字化、可視化”指揮中心為依托,以構建現代警務機制為方向,以強化路面勤務機制改革為動力,不斷優化路面勤務模式,構建合成化警務運行機制。
完善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同步編制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堅持交通系統與用地開發、基礎設施與運行管理的統籌協調。配套做好城市路網規劃、公共交通、非機動車、步行交通系統規劃、停車場規劃、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等交通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
推動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合理布局和優化城市路網結構,完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打通“斷頭路”,提高城市路網通達性。落實“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加大次干路、支路、街坊路建設和改造力度。推廣新建住宅小區街區制,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不斷提高路網密度和道路面積率。
加強停車供給需求管理。開展停車資源普查,加強停車設施建設,形成以配建停車為主體、路外公共停車為輔助、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設施供給結構。
健全交通影響評價機制。建立城市道路建設項目論證審查制度,城市規劃、建設、交通運輸、公安交管等部門聯合開展新建改建道路項目工程的前評估和后評估,強化與交通管理需求的銜接融合。
加大公共交通優先發展力度。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實現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內全覆蓋。提高城市道路港灣式??空驹O置比例,加強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停車場建設。優化城市公交站點布局,加強與交通樞紐、地鐵站點、停車場的銜接,促進便捷換乘。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和公交換乘聯票優惠。大力推進城市公交專用道和公交優先信號設置,保障公交運行速度和準點率。
(圖片源于網絡)
完善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基礎設施。加強城市人行道、非機動車道系統規劃和建設,完善配套交通管理設施,切實保障通行空間連續性和舒適性??茖W設置行人過街設施。
規范非機動車通行停放秩序。加強電動自行車、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公共自行車的通行和停放管理,結合區域綜合運輸發展水平,合理設定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和公共自行車的投放規模和停放站點,完善配套管理設施,規范通行停放秩序。
改善城市貨運通行管理。優化城市物流配送、貨物運輸、工程運輸、危險化學品運輸等貨運車輛的通行管理,合理規劃設置城市商業區、居住區、生產區和大型公共活動場地等區域的停車設施及行駛區域、路線、時間。完善公開、公平、公正的車輛通行管理制度。推廣新能源配送車輛并給予通行便利。
大力開展文明交通宣傳。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新媒介,廣泛傳播自律、包容、文明、禮讓的現代文明交通理念,推動建立與汽車社會和現代社會相適應的交通文明。
推進文明交通征信體系建設和應用。加快交通出行領域信用記錄建設,推動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整合機動車駕駛人及所有人基本信息、交通失信記錄,生成文明交通信用記錄檔案,依法將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納入個人征信管理。依法將文明交通信用與職業準入、個人信貸、車輛保險、評優評先等掛鉤,對交通失信行為人實施相應懲戒。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