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活躍車輛達88.13萬
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廈門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52萬輛,交通日均活躍車輛為88.13萬輛,同比去年增長35.9%。機動車越來越多,道路交通壓力不言而喻。
(圖片源于網絡)
其中,在日均88.13萬輛活躍車輛中,從活躍地來看,島內為45.8萬輛,島外為42.33萬輛,島內活躍車輛比島外略多;從車輛歸屬地來看,本地車60.1萬輛,同比去年增長26.22%;外地車28.03萬輛,同比去年增長62.83%,外地車輛活躍度增幅明顯。
交通擁堵指數下降1.49%
交通擁堵指數,是綜合反映道路網暢通或擁堵的概念性指數值,指數越高,代表交通擁堵狀況就越嚴重。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廈門工作日平均擁堵指數1.32,同比去年下降1.49%。島內外六個區中,僅翔安區擁堵指數從去年的1.17微增至1.19、湖里區擁堵指數同比持平外,其余四區均同比下降。也就是說,在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車輛日均活躍度雙提升的形勢下,交通擁堵指數不升反降。
海滄大橋交通壓力最大
作為進出廈門島主要通道的“四橋一隧”,交通流量同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且實際流量都遠超設計流量,今年上半年實際總流量是半年設計流量的2.8倍。其中,海滄大橋交通壓力最大,進出島車流量均位列“四橋一隧”之首,同比去年增幅最大,達到16.8%。
大學路擁堵指數最高
根據交通擁堵指數統計分析,今年上半年,全市最易擁堵的路段為大學路(401縣道-民族路),緊隨其后的,依次是演武路(由西向東)、育秀路(體育路-湖濱北路)、思明北路(湖濱西路-思明西路)、海虹路(由西向東)、演武路(由北向南)、港興三路(港中路-港東路)、大學路(民族路-401縣道)、曾厝垵北二路(由南向北)、殿前四路(從殿前三路到殿前一路)。
值得一提的是,演武路(由西向東)、思明北路(湖濱西路-思明西路)、海虹路(由西向東)連續兩年上榜,這些擁堵路段亟待改善。
亡人事故下降超兩成
今年上半年廈門道路交通事故警情中,不少事故是由不注意觀察、不注意避讓、夜間不按規定使用車燈、隨意變道加塞、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爭道搶行等不文明、違法行為而引發的。高發的交通事故主要有剮蹭、追尾等。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廈門市交管部門共接報道路交通事故警情總數10.62萬起,同比去年微增0.08%。其中,發生亡人交通事故103起,同比去年下降了24.82%,死亡人數同比去年下降23.78%。
上百萬輛車,對于廈門這樣一座面積不算大的城市來說,已經是很可觀的了,但是廈門卻很少出現其他一些大城市那樣寸步難行的交通高度擁堵的情況,甚至交通擁堵指數還不升反降,原因是什么?
嚴格執法
文明駕駛是治堵關鍵
廈門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52萬輛,其實光聽152萬量這個數字,可能有人覺得和北京、上、廣州等等動輒幾百萬的機動車數量來比,并不算大,但是折合到人均機動車數量上來看,就能看到差距,廈門每一百個人擁有37輛車,而北京差不多每百人機動車擁有量是26量,再加上廈門特別是廈門島內面積不大,道路交通壓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實際上不少來過廈門的朋友,都會對廈門的交通有這樣一種感受,就是雖然在一些早晚高峰期交通通行會比較擁堵、緩慢,就是車輛是在緩慢行進,能慢慢消化的,而不是半天不動的爆堵的情況。
廈門能在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交通擁堵指數反而下降,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廈門的道路設置是比較科學合理,并且一直在不斷地優化,比如廈門島內面積不大,建成區的不少主干道路也并不寬敞,但是因為合理設置了單行線路,讓道路資源能充分利用;
● 廈門人的文明素質比較高,廈門已經文明城市五連冠,這個文明駕駛在廈門司機身上也有著充分體現,隨意變道、加塞、強行并線等等各種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不文明行為,相對來說比較少,但是當然這個文明駕駛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也是得益于長久以來廈門比較嚴格的交通執法力度,逐漸讓司機養成了文明駕駛的習慣。
開辟跨島通道
緩解出島交通壓力
交通指數,往往也能看出城市發展的方向,這個大數據還透露了哪些信息。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在這個大數據里有提到,“四橋一隧”的交通流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其實這個上升也恰恰顯示了廈門跨島發展在加速,因為正是因為島外新城的完善、島外產業的落地,才吸引了大量人流,加速了島內外人流的往來。所以這個交通壓力的上升是個值得欣喜的事情。當然面對四橋一遂交通壓力上升我們也不必擔心,隨著未來地鐵二號線、三號線的陸續開通,還有海滄第二西通道、翔安第二東通道等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完工,廈門的進出島交通壓力會大幅緩解。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