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于網絡)
《新一代人工智能區域發展競爭力評價指數》報告對我國408家智能企業、73所大學和56所非大學科研機構、84家產業聯盟、834家投資者、18個省市區和13個熱點城市進行了智能經濟樣本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智能企業創建的時間集中分布在2010年至2016年間,峰值在2014年,其中,北京市智能企業數量占比高達43.9%。
(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數綜合排名情況TOP15)
從地域分布上看,我國智能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天津、湖南和山東。廣東省智能企業數量在全國排名第三。
從智能企業層次上看,我國應用層企業(生產具體產品如智能穿戴設備等)占比最高,達到77.7%;其次是技術層企業(人工智能算法、機器視覺等)占比17.9%;基礎層企業(數據處理芯片等)較少。而美國的智能企業恰恰相反,技術層和基礎層企業較多。
在政策上,截至2018年3月31日,我國有13個城市推出了人工智能發展政策,政府出臺數量排名前3位的城市依次是南京、上海、北京。
(三大經濟圈智能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數排名情況)
在三大經濟圈中,京津冀以80.6的得分位列首位,長三角為60.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為45.6分位列第三。在經濟轉型升級所創造的智能化需求的強力牽引下,三大經濟圈處于智能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前沿。
“對排名前15的省市自治區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數的細化分析表明,經濟轉型升級所創造的智能化需求是區域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平臺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的活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決定和影響著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水平;大學和非大學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對當地產業發展的影響是不確定的。”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表示,由此來看,如何構建多元創新主體協同發展的富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是區域發展智能產業面臨的挑戰。
據了解,世界智能大會是智能領域全球首個大型高端交流平臺,由天津市政府、國家發改委、科學部、工信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