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為雪鐵龍旗下首款搭載斑馬智行系統的汽車,定位緊湊級SUV,車長4275mm,軸距2655mm,整體風格較為圓潤。值得一提的是車內有越級配置的HUD抬頭顯示。這款雪鐵龍與阿里首次合作的互聯網汽車將與今年第三季度上市發售。
這是斑馬智行網絡首次應用自在了非上汽系車型上。而斑馬與雪鐵龍的合作來源于去年阿里云棲大會期間一次層級更高的合作——阿里巴巴與神龍汽車達成了智聯網汽車戰略合作。而阿里是斑馬網絡主要股東,神龍汽車則是雪鐵龍品牌的在華母公司。
這次發布的云逸,是雙方合作的階段性成績單,在上市時將配備斑馬智行2.0系列的車載系統,同樣支持斑馬標志性的系統OTA升級。按時興的話說,這是雪鐵龍中國首款“互聯網汽車”了。
▲扁平風格的斑馬智行系統導航界面
在簡短的新車亮相過后,斑馬網絡CEO郝飛接受了包括車東西在內的少部分媒體專訪,對斑馬網絡與車廠的合作, 與進一步的發展計劃透露了更多信息。
▲斑馬網絡CEO 郝飛
在談到云逸將搭載的車載系統開發進度時,郝飛表示主體開發工作已經完成,現在進入了測試階段,以滿足量產車的各項指標要求。他表示雪鐵龍提出的產品需求有一定的差異,最后在功能呈現上會略有不同。
在與車企的合作計劃上,斑馬與福特的合作也已經進入了產品開發階段。而到今年下半年,郝飛透露會有更多合資品牌、豪華品牌與斑馬網絡合作。有意思的是,新造車公司并不在列,事實上新造車公司普遍強調車輛的互聯屬性,自己掌握車載系統和用戶體系的意愿較強,并不是斑馬目前合作的重點對象。
郝飛還提出了一個頗有意味的觀點——如果新造車公司一味強調他們想給出優秀的網聯解決方案,那么他們在單純的“造車”方面所投注的精力是值得懷疑的。
談到斑馬內部上汽與阿里的關系時,郝飛稱,上汽與阿里是合資10億投資了一家汽車產業基金,然后由該基金在斑馬持股90%(員工持股10%)。斑馬目前還沒有盈利,但得益于為車廠提供方案帶來的現金收益,斑馬的10億還沒有用完。在今年,斑馬會正式開啟融資,從阿里、上汽之外引入資本,屆時斑馬的屬性會更加“中立”一些,更便于斑馬對其他整車廠開放。
對于斑馬的商業模式,郝飛再一次強調了斑馬網絡是立足于車載系統與軟件,硬件會交給合作伙伴——比如云逸的車機就是大陸提供的。在郝飛看來,不涉足硬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斑馬的基本策略,他認為什么都由自己做的模式固然在一定時期內有優勢,但會成為整個產業鏈其他玩家的競爭對手。
作為一家供應商,斑馬顯然需要配套更多的車型,才能在行業更好地立足。因此斑馬其實也是一套構建合作生態的戰法,目前斑馬的合作伙伴已經超過了70家。
▲上汽榮威Marvel X也搭載斑馬智行系統
另外,郝飛向車東西透露,專注車載系統并不代表斑馬的產品線只有一條,目前,斑馬面向智能駕駛艙上的產品開發工作也已經開啟,最早今年下半年就會發布。
在提供給車廠的車載系統上,斑馬的態度是一視同仁,在具體功能、HMI風格方面會因車企需求的不同而有差異,但系統本身的大版本都是一個代系。今年年底之前,斑馬網絡將推出斑馬智行3.0,屆時所有的新老產品都會升級到3.0版本。
最后,論及BAT的車機之戰是否會造成車內應用生態封閉,割裂用戶體驗的問題,郝飛舉例稱,譬如在導航上,用戶在汽車場景的使用需求絕不是要在三家地圖中對比切換,用戶在車上時沒有那么多的精力與注意力去做選擇,因此一個簡單直觀、省去大量中間步驟的車聯網系統,反而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在本屆北京車展上,共有15款車搭載了斑馬網絡的車載系統。而這一點讓郝飛頗為自豪,他說,不是所有企業都有魄力在4年之前,就肯投入10億開發一套智能汽車系統的。而如今群雄并起的車聯網公司正好證明了斑馬網絡走的路是對的。
在采訪末時,郝飛表示,阿里的操作系統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遲到者,在手機端的推行走得很困難。而在智能汽車興起的檔口上,這是必須要打勝的一仗。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