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作為奧迪品牌的旗艦產品,全新奧迪A8L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革新產品力并努力提高品牌上限。正如奧迪全球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所說:“全新一代A8是奧迪龐大產品計劃的起點。它拉開了品牌未來十年之旅,它將打開品牌的新紀元。”
(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者了解到,全新奧迪A8L 不僅擁有更強悍的動力輸出,還全系標配了quattro全時四驅、自適應空氣懸架和48V輕混系統。該車型(93.78萬元-130.98萬元)相較于定位、動力相近的同級別車型——寶馬740Li(114.8萬元-131.8萬元)、奔馳S350 L/S450 L(110.8萬元-131.8萬元),其不及100萬元的起售價極具競爭力。
奧迪“頭臉“掀起豪車奪標戰
在剛剛結束的戴姆勒股東大會上,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蔡澈重申了包含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電力驅動的“瞰思未來”的重要性;而在跨過百年車企門檻后,立志開啟“下一個100年”的寶馬也在全球大力推行綠色交通、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的“第一戰略”。
相比戴姆勒的“瞰思未來”戰略以及寶馬的“第一戰略”,奧迪似乎更強調人工智能AI和多媒體的應用。事實上,以往的豪華車往往意味著大尺寸,好用料和精致做工。時至今日,科技配置也成為一款豪華車是否能夠脫穎而出新選項。
記者注意到,奧迪全新A8L更年輕化的造型設計,表明新車試圖淡化刻板的行政D級座駕的印象。而其激光頭燈、按壓式全觸控、斷裂式雙層腰線、右后座足部按摩、后輪轉向、3D 全景影像、48V 電氣系統的七大亮點,更是將車輛工程做到極致,堪稱市售車型科技水平的巔峰之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新奧迪A8L上市后,全新奧迪Q5L、全新奧迪Q2也將相繼領銜上市,明年奧迪Q8的全球首發也將在中國舉行。到2022 年,奧迪將在中國市場投放10 款全新的電動車。對此,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荊青春認為,2018年一汽-大眾奧迪坐擁“天時地利人和”。
據記者了解,基于過去成功合作的信心和不斷加深合作的決心,一汽和奧迪簽署了《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雙方確定在繼續深化現有領域合作的基礎上,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移動出行等21項核心業務領域展開更加廣泛和深入的合作。
此外,剛剛過去的日內瓦車展上,一汽和奧迪簽署了關于成立兩家全新公司的諒解備忘錄,一汽-奧迪銷售公司和一家涉及移動出行及數字服務的公司也即將孕育而生。隨著以“首款搭載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車”著稱的全新奧迪A8L入局后,自動駕駛也就順理成章的從“戰略布局、技術積累、市場調研”的初級階段進化到“量產車的比拼階段”。
荊青春表示,依托新產品、新技術、新形象、新體驗和新姿態,一汽-大眾奧迪在2018年在戰略機遇上的果斷“卡位”。僅產品計劃就包括一年導入16款新車。這在奧迪進入中國30年來是前所未有的。
聯合一汽重組在華業務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奧迪品牌在華終端銷量為15.37萬輛(含奧迪進口車),同比大幅增長42.1%,其中3月份單月銷量達到53,808輛。
在中國市場,奧迪與一汽集團已設定了全面的市場推進計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中國推出10款全新SUV車型,其中七款產品將在本地生產。到2022年,相比目前6款的國產車型,本地生產的奧迪車型組合將翻倍。
(圖片來源于網絡)
就在上月底,長春奧迪Q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巧合的是當天正是一汽與大眾合資奧迪30周年紀念日。身為一汽掌門人的徐留平現身活動現場,表達了于奧迪品牌與一汽合資的總結和思考。
徐留平稱,從組裝奧迪100開始,到本土適應性開發奧迪200,再到加長版的奧迪A6L,以及現在在市場上銷售的奧迪眾多產品,一汽-大眾奧迪在中國所邁出的每一步,都開創了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先河。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新的銷售公司和移動數字服務合資企業的聯合成立,奧迪和一汽集團正在為下一個增長階段重組其在中國的業務。在多年領跑豪華汽車市場之后,全新奧迪A8L作為奧迪對行業發展趨勢理解的具象化載體,相關科技配置將向全系車型普及并深入。
值得指出的,奧迪正在與上汽集團加速推進合作事宜,以期進一步加強其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度。奧迪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將親自負責奧迪在中國市場雙伙伴計劃的推進。此前,有媒體爆料,目前上汽大眾已經抽調高管重啟上汽奧迪合資項目,同時上汽大眾已開始奧迪Q4和奧迪Q6國產的前期工作。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