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市發布《暢通鄭州白皮書(2016-2018)》,針對城市交通暢通推出了四大核心舉措。專業人士分析,《暢通鄭州白皮書(2016-2018)》將為相關行業帶來不小的商機。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
一、智能公交: 按照規劃,鄭州市將強化公交優先理念,通過公交網絡、步行系統和公共自行車的建設,全面提升公共交通的競爭力與吸引力,強化公交都市建設。通過三年努力,使公交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高到60%以上。推進快速公交(BRT)網絡工程建設。在二環、三環、隴海路快速公交基礎上,依托快速通道建設,完善快速公交服務網絡。實施秦嶺路、長江路快速公交、農業路和農業路東延快速公交以及北三環、南三環延伸與107輔道形成新三環線等快速公交走廊的建設工作,力爭2017年底建成169公里的快速公交走廊。到2017年底,全市公交專用道總里程將超過500公里,2018年進一步完善常規公交專用道設置,力爭中心城區主干路設置率超過90%。
作為全國第一批創建“公交都市”試點城市,近年鄭州市不斷加大公共交通建設投入力度,值得關注!
二、軌道交通:2014年至2020年,鄭州市獲準建設的地鐵有1號線二期工程、2號線二期工程、3號線一期工程、4號線和5號線。預計到2020年,全市可形成5條運營線路、總長166.9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2016-2018正是鄭州地鐵建設的關鍵期。
鄭州市結合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2號線、3號線、5號線建設,完善道路交叉口渠化83個;結合精細化管理服務先行區、內環區域有機更新的道路工程,完善道路交叉口渠化工程45個;結合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動,完善中心城區11個擁堵路口的渠化改造。因此,鄭州地鐵和軌道交通建設帶來的商機不容小覷。
三、公共停車場:未來三年,鄭州市將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嚴格配建指標管理,確保新(改)建建筑停車位配建數量;探索和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緩解重點區域停車難,三年建設不低于2.6萬個公共停車位;規劃建設駐車換乘系統,引導小汽車換乘公共交通,建設5處軌道交通接駁停車場。
四、智能交通管理:按照規劃,鄭州市將推進“大數據”智能交通平臺建設,整合挖掘交通數據資源,搭建“可采、可傳、可見、能預見、能管控、能服務”城市智能交通管控體系,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綜合指揮、快速反應、調度和控制能力。提高快速路、快速公交等重點交通系統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應急處理能力。完善“井+環”快速路體系的智能交通設施建設,動態調整高峰及平峰期信號控制、交通誘導,切實提高快速路資源利用效率;完善快速公交系統信號優先等智能設施建設;強化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機制和應急能力,降低事故擁堵。從嚴整治各類突出交通違法違章行為。對機動車闖禁行、闖紅燈、違法停車、涉牌涉證、酒駕等突出交通違法行為,特別是違規駛入城市快速路高架橋區域的各類闖禁行車輛嚴厲查處;完善停車嚴管示范區內及周邊的道路交通設施,減少路面違章停車,提高公共停車場利用率;完善道路機動車、非機動車硬隔離設施,有效減少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這將為智能交通產品供應商和系統集成商帶來巨大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