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9月23日大連召開,會議強調,要以創新為動力,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能力水平,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9月23日遼寧大連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綜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會議并講話。
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9月23日遼寧大連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中央綜治委主任孟建柱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關于公共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主動適應新形勢,切實增強風險意識,以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目標,以理念、體制機制、方式手段創新為動力,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切實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能力水平,促進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孟建柱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平安建設放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謀劃,著力構建黨政主導、社會共治的社會治理體制,以人民群眾對平安的需求為導向,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了平安建設水平。近年來,全國嚴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續下降,人民群眾安全感穩步提升。
孟建柱指出,當今世界已進入風險社會,我國國內風險因素也日益突出,公共安全問題復雜性加劇。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清醒認識維護公共安全面臨的新問題,提升理念,創新工作機制體制和方式手段,深化平安建設,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響社會安定的突出問題,防止各類風險積聚擴散,努力建設平安中國。
孟建柱指出,創新是公共安全工作永恒的動力。理念一新天地寬。要適應時代變化要求,推動理念創新,為做好新形勢下公共安全工作提供思想引領。順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確立合作、互通、共享理念,強化全局觀念,樹立團隊精神,解決職能交叉、職責不清和資源力量分散問題,努力實現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共用,增強公共安全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實現社會善治出發,引導社會成員增強風險意識,確立共同防控風險的理念,積極參與風險防控實踐,著力培育安全文化,激發社會自治、自主、能動力量,努力形成政府和社會共同防范、化解、管控風險的良好局面,打造公共安全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命運共同體。針對日常管理簡單、粗放問題,倡導以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注重細節為主要特征的“數據文化”理念,把精細化、標準化、常態化理念貫穿于公共安全工作全過程,推進公共安全工作精細化、科學化。
孟建柱強調,社會治理現代化中,體制機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要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要求,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創新多方參與機制,更好地組織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參與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努力實現公共安全事務公共治理。創新風險預警機制,根據風險形成規律,建立研判、預警、防范風險苗頭、隱患先兆的機制,防止其累積擴散、突破臨界狀態;依托物聯網技術、智能安防系統,探索“人力+科技”、“傳統+現代”的風險預警模式,提高對風險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及時切斷風險鏈。創新協調聯動機制,健全區域聯動、部門協作機制,建立與社會力量合作聯動機制,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各種資源、力量、手段統籌起來,建設好維護公共安全的天羅地網。
孟建柱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興起,特別是信息科技向數據科技的發展,不僅更新了我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法,也給我們防控公共安全風險提供了新途徑新手段。要創造性地運用現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公共安全難題,提升維護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要充分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善于從多源的、分散的、碎片化的大數據中找到規律,為維護公共安全提供創造性服務。要堅持以信息流引導技術流、物質流,運用物聯網等新技術,構建危爆品生產、運輸、存儲、銷售、使用等全過程、無縫隙監管體系,把先進的理念、制度轉化為程序上的硬約束,實現對各類風險自動識別、預警,預防和減少公共安全事故的發生。
孟建柱要求,在當前各類風險易發多發情況下,要強化風險意識,進一步找準工作著力點,有效防范化解管控社會公共安全風險。要密切跟蹤、深入研究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新矛盾新問題,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有效防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要密切關注、敏銳把握新業態發展中出現的公共安全風險點,找準鼓勵創新和防控風險的平衡點,有效防控電子商務、寄遞物流等新業態發展中的風險,規范業態行為,打擊違法犯罪,實現新業態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要針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動,違法犯罪空間擴大、鏈條拉長、機動性增強,防范打擊難度加大的新情況,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優勢,提高預警、防范、打擊能力,探索信息化、智能化的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和公共交通工具、人員密集場所安全事故防范模式,有效應對社會流動性加劇帶來的風險。要針對移動互聯網應用普及帶來的網上網下問題交織疊加、各類風險容易聚集擴散的新情況,運用互聯網思維、方法破解防范難、破案難等問題,積極推進網站“網安警務室”建設,全面推進網警網上公開巡查執法,有效應對網絡社會帶來的風險,全力維護網絡社會安全。要認真總結近一個時期發生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深刻教訓,深入開展消防、道路交通、危爆品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依法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有效應對可能引發的社會風險,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孟建柱強調,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維護公共安全的骨干工程、建設平安中國的基礎工程。要加快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要更加注重統籌設計,結合制定“十三五”規劃,結合“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建設大數據、云計算中心和物聯網等基礎設施,推動各類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各類數據集成應用,打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升級版。要更加注重完善體制機制,科學配置、動態調整警力編制,傾斜基層、屯警街面、多警協同,完善社會面、重點行業、單位內部、城鄉社區等治安防控網絡,推進打防管控一體化、網上網下一體化,不斷增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活力。要更加注重解決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針對身份不實、信用記錄缺失等問題,推動建立基于公民身份號碼的信任根制度;針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不良行為青少年、刑滿釋放人員等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存在的問題,創新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特殊人群關懷幫扶體系;針對城鎮化進程中形成的治安管理盲區和一些偏遠農村地區治安防控力量薄弱問題,推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及時調整警力布局,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隊伍,不斷增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效。要更加注重基層基礎建設,樹立寓管理于服務的理念,加強基層綜治中心建設,將服務管理資源向網格延伸,提高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水平。
孟建柱強調,維護公共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緊緊依靠黨委、政府,充分發揮綜合治理體制機制優勢,把維護公共安全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到實處。要把維護公共安全擺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把安全發展理念、措施嵌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動把公共安全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等規劃,促進公共安全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協調。要堅持權責利統一,把維護公共安全工作成效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細化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責任、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企業的主體責任,切實做到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把維護公共安全責任制落實到位。要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著力破解制約社會治理、影響公共安全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推動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為維護公共安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提高互聯網條件下社會溝通能力,把握好按新聞傳播規律辦事和按維護公共安全規律辦事的平衡點,講好公共安全故事,做好突發案事件輿論引導和輿情應對工作,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為維護公共安全營造良好輿論環境。要大力加強對綜治干部的教育培訓,提高運用網絡做好治安防控工作的能力和維護公共安全實戰本領。
國務委員、中央政法委副書記、公安部部長郭聲琨作總結講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中央政法委委員汪永清、耿惠昌、吳愛英、陳訓秋、王寧、傅政華,遼寧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希等出席會議。
中央綜治委委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政法委書記、綜治委主任、黨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綜治辦主任、維穩辦主任、公安廳(局)長和分管治安工作的副廳(局)長,各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和計劃單列市黨委政法委書記、綜治委主任,有關企業代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