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分析
1)國家的政策扶持
交通安全、城市擁堵、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日益成為政府關注的重點,而建立智能交通系統作為解決這些問題重要的技術手段也逐漸得到政府的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出臺的“十二五”交通規劃中,均將交通系統信息化和智能化作為重點發展主題。國家對智能交通行業的扶持與重視必將會給本行業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2)城市化進程持續加速,對智能交通需求日益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在與工業化互動中呈加速發展趨勢。經過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城市化率從1978年的17.9%增加到2013年的53.73%,年均增加近1%。
城市化進程與智能交通行業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交通擁堵現象日漸嚴重,必將促進智能交通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對城際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的需求大大增強。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僅覆蓋了省會城市和城鎮人口超過50萬人的大城市,在城鎮人口超過20萬人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連接。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將連接全國所有的省會級城市、目前城鎮人口超過50萬人的大城市以及城鎮人口超過20萬人的中等城市,覆蓋全國10多億人口。伴隨著高速公路、城市交通投資規模的擴大,智能交通系統的需求量也將不斷擴大。
3)智能交通系統對“改善環境、節約能源”意義重大
智能交通的發展正處于產業化形成和大規模應用階段,不僅可以解決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問題,還能緩解能源短缺、培育新興產業、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國家安全的戰略措施。中國每年的交通事故均在20萬起以上,死亡人數均在10萬人以上。大中城市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對多項大氣污染指標的影響率達到60%以上;由機動車產生的噪聲占噪聲污染的70%以上。
“十二五”規劃中依舊把“綠色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重點發展目標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都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國策。智能交通系統的應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交通運行能力,緩解交通事故、環境污染以及能耗問題。
4)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智能交通系統對交通安全有重要意義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汽車工業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增速不斷提高,特別是民用汽車增速遠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長率。1980-2012年,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由178萬輛增加到10,933萬輛,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日益嚴峻。2000-2009年,我國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約100萬人死亡,500萬人傷殘, 1,500多億元直接損失。
自智能交通方案實施以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總量呈下降趨勢,2000 年為61.7萬起,至2009年下降為23.84萬起。未來二十年內,汽車保有量仍會保持一定的增速,交通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各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門對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需求將越來越大。
5)技術進步推動行業發展
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智能交通產品對市場需求的滿足能力越來越高,各種新應用的產品化、市場化使得市場規模呈現幾何級數增長。以ETC為例,收費廣場式ETC的市場增速保持在20%左右,但是當城市多車道自由流系統的應用成為現實后,市場規??梢匝杆賹崿F倍增;而當ETC系統大規模投入停車場管理系統以及車路協同系統后,市場規模又能實現質的飛躍。
《2014-2019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監測及未來發展前景評估報告》中顯示:整體來看,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提升了現有智能交通產品應用的客戶滿意度,還能夠不斷滿足客戶的潛在需要,甚至引導客戶需求。
2、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1)宏觀調控的不確定性
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行業與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關聯性大,且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聯系緊密。若宏觀經濟政策出現重大調整,交通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減少,行業整體市場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2)行業標準不統一
雖然國家致力于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行業內標準的統一,并且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是由于歷史遺留原因,在現階段,智能交通行業許多產品仍不存在統一的行業標準,或者在國內統一標準下,各地制定的具體技術標準存在差異,這也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障礙。
二、產業鏈分析
1、產業鏈概述
智能交通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且與其他產業如汽車行業、計算機及軟件行業和網絡服務行業存在很大的關聯,總體說來,智能交通產業鏈包含零部件制造商、設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道路運營商和道路使用者等多個參與者。
智能交通系統產業鏈示意圖
在傳統的產業鏈中,系統集成商會根據交通建設管理方的需求進行設備的采購和相關系統的優化和集成,最終提供一整套滿足交通建設管理者和道路使用者的智能交通系統。目前運營商、交通管理部門是主要下游行業,而且隨著智能交通行業呈現向消費終端發展的趨勢,設備商將會更多的參與運營商、交通管理部門的直接招投標獲取訂單。
2、上游行業與本行業的關聯性分析
上游行業主要向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設備行業提供原材料生產、技術咨詢、各類支持系統運行的應用軟件和網絡通訊服務。當前,上游行業基本處于充分競爭局面,大部分產品和服務供大于求,本行業內企業對上游行業內企業擁有很大的選擇空間和議價能力。上游行業的技術進步可以使本行業服務于更多領域,推出更多新產品和服務;上游行業的競爭也會使上游產品價格不斷降低,這樣會推動本行業的成本不斷降低。
3、下游行業與本行業的關聯性分析
交通建設管理者作為業主,主導著產業的發展,對整個產業鏈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交通建設管理者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國家相關發展規劃和政策決定行業的投資規模;其次,交通運輸行業關系國民經濟命脈,交通建設管理者為保障交通運輸的安全與效率,必然會對本行業設定標準與限制,為進入本行業設定了行業壁壘,提高了本行業的競爭門檻。
道路使用者作為本行業的最終用戶處于行業鏈最下端,其需求對本行業起著直接推動作用,同時道路使用者需求的多樣化也會不斷促進本行業技術的不斷更新,一批擁有良好客戶基礎,品牌優勢和核心技術的企業會在行業競爭中逐漸勝出并迅速搶占市場份額。
三、發展背景與動因
1、汽車發展的社會化
工業化國家在市場經濟的指導下,大都經歷了經濟的發展促進汽車的發展,而汽車產業的發展又刺激經濟發展的過程,從而這些國家超前實現了汽車化的時代。
汽車化社會帶來的諸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能源消費和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日趨惡化,交通阻塞造成的經濟損失巨大,使道路設施十分發達的美國、日本等也不得不從以往只靠供給來滿足需求的思維模式轉向采取供、需兩方面共同管理的技術和方法來改善日益尖銳的交通問題,這些建立在汽車輪子上的工業國家在探索既維護汽車化社會,又要緩解交通擁擠問題的辦法中,旨在借助現代化科技改善交通狀況達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的目的的ITS概念便逐步形成。
2、人類環境的可續化
工業化國家在工業化、城市化發展的進程中面臨著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與環境惡化問題,這一問題在發展中國家同樣存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生存與發展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
城市化生產力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按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城市化水平達到30%以上,將出現經濟的飛速發展階段,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在1990年城市化水平達到了75%、77%、89%,這些國家針對交通發展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逐步調整交通運輸體系與結構。
這些國家都經歷了為滿足車輛發展的需求,而大力開發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如美國1944年規劃的7萬km高速公路規劃,經過50年一基本完成,但仍產生擁擠和阻塞),在大量土地、燃油等資源占用和消耗的同時,不但交通需求沒有完全滿足,而且還造成汽車尾氣由于道路擁擠排放量劇增,不僅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而且給環境帶來惡劣影響。
60、70年代以來,由于石油危機及環境惡化,工業化國家開始采取以提高效益和節約能源為目的的交通系統管理(TSM)和交通需求管理(TDM)同時大力發展大運量軌道及實施工交優先政策,在社會可持續化發展的目標下調整運輸結構,建立對能源均衡利用和環境保護最優化的交通運輸體系。ITS作為綜合解決交通問題,保護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與環境相協調的新一代交通運輸系統,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在發達國家孕育發展,90年代以后,成為世界范圍內的重要發展趨勢。
3、信息技術智能化
交通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一直是人們綜合治理、解決交通問題而追尋的目標,早期的交通信號控制系統裝置采用了電子、傳感、傳輸等技術實現科學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科學以及GPS、信息通訊的普及和應用,交通監視控制系統、交通誘導系統、信息采集系統等在交通管理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但這些技術單純是對車輛或道路實施科學化管理,范圍單一,局限性、系統性不強。
80年代后期以來,世界范圍內的冷戰結束,工業化國家用于軍事和國防領域的衛星導航系統,信息采集與提供系統,計算機控制與管理系統,電子與電子通訊技術等高新技術轉向民用化,軍事上的投入也大部分轉移到民用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
與此同時,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借助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加快本國的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工業化國家的傳統工業領域由于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集中而失去明顯競爭優勢,開始醞釀開辟高新技術含量的產業市場。
在這種國際環境背景下,代表一場信息革命到來的信號,引起全球的極大關注,這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技術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國際信息網絡"internet"建立,加快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1994年開始,世界經濟逐步進入信息革命階段。
信息產業應運而生,ITS以信息技術為先導,融其它相關技術應用到交通運輸智能管理上有其廣大市場,工業化國家和民營企業紛紛投入到這一新興的產業。美國政府于1991年開始投資對ITS的開發研究,僅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1993年的投資預算就達2010萬美元;歐洲19個國家投資50億美元到EUREKA項目。
中國消費服務網
消費=》儲蓄=》投資=》養老
消服網代理商的優勢
a.產品多元化、市場認同度高、利潤空間大
一次代理多種經營,特有的運營模式決定了高比例的市場占有率,保證了代理商的利潤、擴大了利潤空間。
b.投資按個人實力
根據個人實力,提供不同平臺,消費服務網代理商根據平臺性質,收益也可以多元化,極大的滿足了承辦代理商的不同需求,更好的為代理商實現市場開發與收益。
c.簡單的營銷方式
不用租門面房,不用辦理復雜的手續,不用生產,消服網的代理商只需要做兩件事:
1.把會員卡發到消費者手中;
2.發展聯盟商戶與商家簽訂返傭合約,并張貼消服網標識。
d.最簡單有效的宣傳模式
不用做廣告
滿街商家貼的消服網標識就是最好的宣傳
e.輕松的占有市場
注冊用戶更容易
只有免費,才能更快,更好的發展會員。消費者成為消服網的會員是完全免費的。會員去商家消費,在原有價格基礎上一分錢沒多花,還能通過消服網的兌現券實現增值服務,消費者有非常強烈的愿望成為消服網的會員。
招商聯盟商家更容易
能給聯盟商戶帶來生意,為聯盟商戶輸送大量客源,幫助聯盟商戶大幅提高銷售額,利潤快速增長,客戶回頭率大大提高,知名度家喻戶曉,聯盟商戶自然愿意接受,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幫你推廣產品,你會不接受嗎?
商城產品的銷售容易
消費=儲蓄=投資=養老,消費者愿意接受。
f.收入透明,按月結算
聯盟商戶的營業額越高給我們的傭金就越多,試想一下:一個一般地級市商戶數量在10萬家左右,僅一個大型商場1年的銷售額就高達幾十億元,小型商家最低每年銷售額也在10萬元左右,按商家營業額的10%計算,你一年的營業額是多少?!!
g.代理商收入逐年翻倍,成本逐年遞減
代理商發展的聯盟商戶逐年增加,收入自然翻倍,運營成本因為前期的累積會越來越低。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