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商業概念如今風靡全球。可是,一輛專車上最多坐幾個人、它夠綠色夠環保么?還有,它的價格是否是城市通勤者每日享用能承受的么?在泛波士頓地區,出現了新的通勤模式。
在這個素來以城市智能交通引領創新的城市,一家名為Bridj的公共交通智能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用“動態線路”(dynamic routing)的模式、基于智能計算的車輛分配與調度,重新定義城市交通,進而形成一個有生命、會思考的通勤閉環系統。
具體而言,我們慣常所言的公交乘客(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外來旅行者)如今只要在客戶端APP中輸入他們出發地、目的地,以及確切的出發時間,那么Bridj系統便可以在10分鐘之內到達并接乘客上車;拜大數據技術所賜,該系統通過對城市1400萬個數據點(包括大多數人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以及熱門景點等)的預判、從而能夠及時將充裕的巴士車輛調配至需求線路上。這樣一來,即使是一輛核載人數為15人的公共巴士,也能在上座率達到70%以上的同時提供“門到門”的私家禮賓式便捷服務。
“門到門”的公交體驗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智能的動態線路設計剔除了轉乘、接駁、甚至中途停靠等高消耗時間與精力的環節。而且,與出租車不同的是,乘客在APP下訂單之時就預先知曉了全程的票價(不令人驚訝的是,車價往往大大低于同距離的出租車費用)。
在2015年1月初,Bridj公司宣布在每天下午4~7點間增加提供上述動態線路服務,而此前Bridj僅提供早晨時間的服務。同時,該公司CEO馬修·喬治也表示,Bridj順利通過了新一輪的技術升級,使APP的功能從接受訂單拓展至更細化的服務,包括實時查詢車輛在途位置、上車地點線路圖、下車地點距客戶的終極目的地的距離等。
不久前,Bridj公司獲得400萬美元風險投資,投資者均來自波士頓本地,包括Atlas Ventures、Jill Preotle(他也是ZipCar投資者?)以及NextView Ventures、Suffolk Equity私人股本、Freshtracks資本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Bridj的早期布局階段,公司便聘請了一位大咖級人物擔任COO要職,他就是曾擔任芝加哥市和華盛頓特區城市交通總主管加布·克萊恩(Gabe Klein)。在擔任公職期間,加布·克萊恩領導制定了城市自行車共享計劃、并優化了循環公交體系。除了深諳城市環境中交通管理的經營智慧,加布·克萊恩在Bridj初創階段加盟的更大價值在于——當公司不可避免地遭遇來自當地政府和法規的阻礙時,他可以幫助公司度過難關,從而最大限度規避Uber公司令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始終伴隨其身的“成長煩惱”(合規阻礙)。
Bridj團隊亦早有走出波士頓地區的遠大抱負。作為全球第一個以動態線路方式提供城市交通調度服務的供應商,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讓遍及全球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變得更加有效和快捷。Bridj公司CEO馬修·喬治表示,在未來五年中,他們還將發掘和采納更多新科技,包括利用無人駕駛車輛來徹底變革城市出行等。
不難看出,盡管Bridj標示的公共汽車有著令人賞心悅目的車容環境、并全程提供免費WiFi,而且乘客只要下訂單都能保障有座位(用戶花費的價格也僅略高于普通的公共交通資費標準),但顯然Bridj并未將這些表象的“優勢”視為其長遠競爭力。
在根本上而言,Bridj團隊相信拼車出行(carpooling)的方式將減緩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受到污染侵害。根據美國能源信心管理局提供的數據,僅2012年一年,全美的汽車駕駛者就消耗了1330億加侖的汽油。相比老款的汽車,雖然不斷迭代更新的現代車輛在能效和排放方面都有了長足的優化,但對于石油儲量消耗與環境足跡的影響度改善依然可謂是“微不足道”的——而與之對應,拼車出行對環境影響的“改觀程度”則顯而易見:讓我們以人們經常駕駛的大型SUV系列和卡車為例,這些大型車輛核載乘客數可高達7位,這也意味著,如果(這些車輛駕駛者)每人都選擇拼車,那么在路上跑的7輛車中就減少了6輛;而即使是兩兩拼車出行,那也意味著可以將在路上的汽車數量減少一半。
可謂,拼車出行是減少碳排放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間接的效益還包括減少了公路建設與維護成本、汽油費支出等。而讓大眾欣然接受拼車出行的前提則是,需要保障便捷、舒適、服務優化。而對于廣大的城市通勤者每天“到達的那個地方”——他們的雇主方——而言,類似Bridj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則無疑是又一利好:員工通勤疲憊度下降了,時間節省了,自然工作的生產力也就提升了。難怪Bridj公司正與一批大型雇主公司洽商合作,通過雇主補貼員工搭乘Bridj公交車的方式來鼓勵更多城市通勤者欣然接納這種新鮮而優化的出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