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近兩年動態來看,不僅多個國家政府開始采用智能交通系統,多個嗅覺敏銳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運營商意識到該市場規模巨大,因此也紛紛推出基于云計算、物聯網(M2M)以及位置服務(LBS)的智能交通(ITS)解決方案。
進入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市場,提供服務、培養用戶群、盈利是互聯網企業的邏輯。物流、公交、停車、出租車等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產品,創新發展可能或已經影響傳統智能交通行業產生革命性發展。部分產品的商業模式受到政府政策影響比較大,但同時也是為政府轉變行業管理思路,梳理行業管理辦法,解決歷史遺留頑疾提供了很好的機遇,特別是在部分城市交通管理職能由建設部轉到交通運輸部后非常重要的一個機遇。
另外一部分產品的發展則離不開行業政府管理部門,離不開行業企業的支持和合作,特別是這類產品的發展初期,比如公交、停車行業移動互聯網產品。動態交通路況信息的移動互聯產品發展初期,數據來源主要來自出租車公司的浮動車數據,再輔助一些政府的定點的信息采集數據和信息,在隨著產品不斷發展,在數據源上進行了創新,逐步開始進行數據的自主采集,產品發展的最關鍵一環不再受制于其他機構。那么目前的停車、公交等移動互聯網產品未來發展是不是也會遵循這樣一條軌跡呢?
傳統智能交通企業關注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市場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面向政府的項目型市場。服務型政府在智能交通管理建設需求之外,也非常希望能將掌握的數據和信息通過某種方式向出行者提供,目前的政務微信、地方的公眾出行服務APP都是這類產品。
另外一個方向是企業直接面向公眾提供的交通服務類產品。一些傳統智能交通企業有嘗試過這類目前都是互聯網公司在做的市場,但目前仍沒有比較好的成功案例。傳統智能交通企業主營業務是面向政府的,服務客戶對象重大變化,由他來直接面向出行者提供服務,企業內部的管理機制、企業文化等各方面與互聯網企業差異非常大,企業基因的不同讓這類需要進行長期資源投入,盈利狀況未知的探索性業務很容易夭折。傳統智能交通企業直接面向出行者提供出行服務產品的發展方向,需要破冰的產品。交通運輸部也思考將數據和信息共享出來,交給專業面向公眾做服務的互聯網公司,一起合作為公眾提供更人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務產品。“政企合作模式的交通出行服務信息共享應用示范工程”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產生。
城市智能交通領域的電子警察、卡口、交通信號控制、交通視頻監控等細分行業,產品技術更迭比較慢,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項目利潤空間呈現下滑趨勢,要保持利潤空間,保持市場競爭的差異性,就需要企業不斷尋找新的產品技術、新的業務增長點。近幾年,傳統智能交通企業對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產品的關注度迅速升溫,移動運維、移動視頻、移動執法、移動指揮、移動控制等面向政府管理部門的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產品紛紛出現。
對于傳統智能交通企業而言,雖然積極關注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發展,積極尋找移動互聯網產品研發方向,但就目前發展而言,各類應用呈現點狀分布狀況,應用規模的點狀、產品類型的點狀、企業切實投入資源去跟蹤研發的點狀。移動運維、移動視頻、移動執法、移動指揮、移動控制、政務微信、交通APP,所有目前有應用的移動產品功能都比較簡單,幾乎都是政府買單,并且大部分只服務于政府的交通管理,產品并沒有標準化,各地方復制性較差,都有一些差異。產品能給企業帶來的利潤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多的意義在于是企業服務的一個亮點,同樣的,也是政府服務于社會的一個亮點。從這個角度看,傳統智能交通企業在移動互聯網智能交通方向的發展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