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只有分清主次、把資源優先分配給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通勤交通,才能有效解決城市交通問題。通勤交通作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體現在:一是通勤交通量大,一般占城市出行總量的60%以上,盡管發達國家由于休閑、商務等出行增加,通勤交通有逐步降低的趨勢,但其在總出行中依然占據絕對多數;二是規律性強,通勤交通一般聯系居住地與工作地,可以通過交通調查準確摸清規律,比較適合公共交通——通過直達或有效換乘進行高效組織;三是時間相對集中,一般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這也是城市交通擁堵的主要時段。因此,解決好通勤交通才能有效改善全天交通狀況。
在具體策略上,應把公交優先作為系統性優先來實現。也就是說,不僅針對軌道交通、公共汽(電)車本身的優先問題,還要圍繞通勤交通保障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包括整體目標、政策導向、土地使用、服務模式、社會風尚以及對公、私小汽車的引導等,均要以公交優先理念為統領,綜合運用各種政策和技術手段進行適應性調整或更新。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
第一,整體目標層面,構建通勤高峰時段不受交通擁堵干擾的公交服務系統,為城市提供基本的通勤保障。政府有責任為居民提供基本的出行保障。在目標設定上,應把保障公交系統準點運行作為核心,務必使公共交通成為城市最為可靠的交通方式之一。政府可以承諾使誤點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并持續通過第三方獨立調查進行質量考核,考核的關鍵性指標就是準點率及使用公共交通帶來誤工、誤學的比例,并使之不斷改善,直至市民滿意。
第二,在通勤高峰時段,社會資源應該向公共交通傾斜。劃定通勤高峰時段,對其他社會車輛實施嚴格的需求管理,在政策上明確不鼓勵私人小汽車作為通勤交通工具使用。可采取系統性擴大公交專用車道、大幅提高高峰時段停車費用等管理措施,降低私人小汽車出行總量,使高峰時段的社會資源盡可能提供給通勤人員。考慮采用差別票價平抑非剛性出行需求,老年人乘公交減免費用的政策可移至非高峰時段實行。
第三,在土地使用規劃中,必須堅持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應使公共交通設施與土地使用的強度和需求相匹配,并與土地使用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同時,探索更加適合公共交通和非機動化方式的道路網絡與建筑布局形態,從源頭上為通勤人員選擇公共交通方式提供方便。
第四,強化樞紐功能,建立多樣化的公共交通服務網絡。除干線外,還要注重布設直通居住社區的支線公交,方便基于家庭的通勤交通。同時,通過差別定價策略,鼓勵精細化公交服務,以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如定制公交、定點校車服務、大型企業的通勤車等。
第五,完善步行、自行車網絡,鼓勵中、短距離通勤交通非機動化。保持和完善安全連續、環境優良的步行和自行車道路網絡,鼓勵中、短距離通勤交通使用步行或自行車方式,鼓勵中學生騎車上下學。自行車在大城市還是公共交通換乘接駁的優良工具,在中小城市更可以成為主體交通方式。
第六,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讓公共交通成為適合所有人出行的風尚。制定各層次公交系統運行時刻表,注意換乘設施便利性改進服務和時間銜接,并與互聯網或手機結合,實現誘導和查詢服務,吸引各階層人員使用,引領社會風尚。
總之,只有緊扣通勤交通這一主題、進行系統研究和重點突破,才能使公交優先戰略的好鋼用在刀刃上,在大城市日益嚴峻的交通困境中,立馬橫刀,發揮威力,展現成效。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