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爭論沸沸揚揚鬧了許久,專車方以及擁躉者以“以用戶為中心”理論縱橫捭闔四處辯論,今天某專車平臺大佬還發文舉例其平臺司機幫助了多少用戶,給人感覺專車平臺不像是商業行為像是公益慈善。誠然,當下出租車系統確實存在不少問題也需要改造,但我們仍然要警惕專車軟件以一種惡來取代另一張惡,而帶來的副作用是極大的。
專車的租賃潛規則
當前不少地方已經命令禁止個人車輛接入專車平臺,只接受汽車租賃公司車輛。而鐵哥這些天了解到情況是不少個人車輛,甚至各種黑車均以掛靠在租賃公司的名義進行接入,量還不少。鐵哥樓下一黑車司機,就已經通過掛靠成功漂白,拉我的司機一路滿臉洋溢興奮的笑容,車里也沒了常見的小紅燈。
而專車平臺對這種“漂白”情況是心知肚明的,甚至還設有兩種獎勵制度,即針對真正租賃公司司機和私家車掛靠的。其中私家車掛靠租賃公司的車輛在早晚高峰的獎勵要明顯大于真正租賃公司車輛,其原因也簡單,最大可能吸引社會車輛加入專車平臺。
即便對于這種明顯的違規行為,我們還是會看到不少人仍然以“用戶體驗”為借口為自己的擦邊球做法找理由,但鐵哥提醒大家,運營車輛和私家車的年檢的頻率是不同的,私家車做運營尚有一系列潛在的安全風險是我們觸摸不到的,不要誤認為有白手套笑臉服務就一定是安全的。
而據鐵哥了解,當前租賃公司車輛也是有份錢,一輛雅閣每天大概在180元左右,而對于私家車,租賃公司則要抽取20%左右的流水。
這其中就已經很明顯,這一套潛規則明顯是以專車公司為主導,租賃公司配合,私家車輛開心不得了的前提下促成的。而對于明顯違規的行為,我們的平臺方如果還是“用戶為上”為自己辯論就顯得蒼白了,畢竟違規就是違規,用違規為代價去滿足一部分人需求,而踐踏法律,對于社會的進步,對于法制建設真不知是何為大?
誰來同情出租車司機?
在專車司機爭論中,大家都會從用戶角度,從社會需求等角度來分析,而對于明顯傷害出租車司機的做法大家反而忽略了,只是一味痛斥政府的出租車管制政策。
但作為個體的出租車司機誰來同情他們,請不要忘記他們的車才是城市中真正的公共交通工具,還要背負沉重的份錢,以北京為例,雙班車份錢每月基本為6400元,兩位司機均攤。
專車平臺出現后,各種平臺紛紛補貼搶占市場,于是也就出現打專車比打車還便宜的現象。專車軟件方認為自己服務是區別于出租車司機的,但補貼之下,出租車已經不具備優勢,用戶自然會用手選擇打開誰的車門。于是,出租車的收益自然就會收到影響了。
某專車司機特別興奮告訴鐵哥,每月凈收入大概在一萬元左右,其中大半自然是搶的出租車生意。打車軟件初始,平臺方通過種種政策鼓勵出租車司機接入平臺也許以各種補貼,幾個月后用戶起來,平臺也就不再輸血式的補貼。而今,平臺以打車平臺衍伸專車服務,對于出租車難免有點卸磨殺驢的味道。目前各打車軟件已經把資金重心轉移至專車方面,出租車紅包基本也就兩元五元,可專車紅包動輒十幾元。在補貼面前出租車不堪一擊,但最終破壞的卻是城市最賴以的公共交通生態。
在此,鐵哥還是希望專車平臺方、出租車公司運營方、政府能夠多多考慮下出租車司機利益,在補貼、份錢、乃至產品分工方面對出租車有所傾斜。如此才能確保出租車司機保持穩定工作狀態,一旦發生停運事件,以專車的量基本是無法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吃虧自然還是普通百姓。
自然出租車也有不少弊端,鐵哥也經常被拒載,但我們如果一味自私的從用戶角度考慮問題,不考慮出租車司機以及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生態的問題,那就會釀成大錯。原因也很簡單:目前狀況不少出租車已經干不下去,一旦平臺停止大規模補貼,用戶再打車之時發現路上已無出租車。
聲明:
凡文章來源標明“中國智能交通網”的文章版權均為本站所有,請不要一聲不吭地來拿走,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所有未標明來源為“中國智能交通網”的轉載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及觀點,“中國智能交通網”不對這些第三方內容或鏈接做出任何保證或承擔任何責任。
征稿:
為了更好的發揮中國智能交通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中國智能交通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的企業、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投稿。投稿郵箱: itsshenzhen@163.com (查看征稿詳細)